品三国,学管理!三大战役之官渡之战野史趣闻

2018-11-10 08:35:09

官渡战役

1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以七万之军,大破袁绍七十万大军的一役,是以少胜多的一场战役。袁绍当时如日当中,雄霸兖、青、幽、并四州,手下文有审配、沮授、田丰、逢纪,武有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还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都已长大成人,并且独当一面,形势比人强。曹操虽然是奉天子以令诸侯,但袁绍、刘备者俱不服,自称奉“衣带诏”讨贼。曹操兵虽不多,但军师有刘晔、荀彧、荀攸,猛将则有许褚、张辽、徐晃、李典、夏侯惇、曹洪等人。兵精将猛,以一当十。

官渡之战袁绍主攻,曹操则由许昌引兵至官渡主守。曹操初战即败于袁绍箭阵,刘晔以“霹雳车”阵以石破箭。曹操勉强守官渡两月,粮草不继,打算退兵许昌,但军师荀彧反对。粮草不足,只能出于劫袁绍军粮之计。此时袁绍派淳于琼带二万兵守粮仓乌巢。当时曹操老友许攸,正替袁绍当谋士,想出分兵攻许昌之计,但不为采纳,还要斩许攸之头,逼得许攸转投曹营,还献上“乌巢劫粮”之计。

曹操以五千人马,带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大将亲自领军,假冒袁军,诈称是蒋奇之兵,直达乌巢,通行无阻。淳于琼与众将饮酒误事,轻易被擒。曹操火烧乌巢,粮车尽行烧绝。

袁绍派蒋奇领兵一万救乌巢,又派张郃、高览领兵五千攻曹营,但两军俱败。袁绍又误听手下谗言,逼反张郃、高览,变成失粮、失将又失谋臣。曹操最擅长用敌营高手反攻对方,许攸、张郃和高览立建大功。荀攸再出一计,假作出兵,断袁绍归路,袁绍果然中计,立即动兵救老巢。曹操一见袁绍兵动,立即兵分八路,直冲袁绍大本营,袁军兵无斗志,大败而逃,袁绍急急渡河而逃,只得八万骑而去。此役袁绍七十万大军,被杀八万,溺死不计其数,金银珠宝全部放弃。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诗云:“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袁绍从此日薄西山,曹操因官渡之战而成为北方霸主。

2 《易经》世家

三国人物拥有雄厚的祖产而一败涂地的,有袁绍、袁术两个同父异母兄弟。“四世三公”累积大量的人脉和财物,袁氏六世祖袁良是《易经》专家,四世祖袁安发扬光大,官至司徒(教育部长)这三公之位,从此袁家一帆风顺,《易经》令人家门兴旺又一佐证;但袁绍、袁术很明显对此门家学并无心得。

袁术是自取灭亡的典范。袁家是“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登高一呼,总有人畀面,但袁术是志大才疏的纨袴,既无一统天下的mission,又无澄清吏治的策略,用人之道是多疑善忌,刚愎自用;人力资源又无方法,对部下是不恤下情,所以人才库多是庸人,兼且离心离德,随时星散。袁术又犯上“亢龙有悔”之卦,急急称帝,过于上而不能下,结果被曹操、刘备、吕布及孙策四大高手围攻,山穷水尽,黄粱一梦,身败名裂;高贵门第的草包,当上CEO不出奇,能当多久而不败,才见真章。

袁绍和袁术一父所生,DNA差不了多少,但有袁术前车之鉴,不敢称帝,为人亦是多谋少断,事败责于谋主之人。沮授献计“奉天子以令不臣”,不用,结果给曹操偷桥。田丰献计“以守为攻”、“外结英雄,内修农桑,培养实力”,亦不用,兼把田丰下狱,结果官渡之战大败而回,无面见田丰,反而杀之。如此用人,岂不令属下离心。

官渡大败,袁绍信心大失,不懂“潜龙勿用”。心理自修欠佳,病魔缠绵二个月吐血而死,世家子弟,不能接受打击,《易经》世家尚如此,其他勿论。

3 长生之药

古来CEO人人求长生之药,秦皇汉武迷信方士,秦始皇至死不悟,汉武帝信了方士一生,临死前二年,总算了解到“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那是二千年前科学不昌明的时代,过了一千二百年,大元号的成吉思汗,仍向丘处机问及长生之药,丘处机答得妙:世上“但有养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这批一流的CEO何以都求长生?原因之一是培育不出满意的接班人,只有自己“死顶”,求不死来死顶,苦矣哉。

古今CEO的共通点是管理事业成功,管理家庭失败,在一夫多妻制下,谁也摆不平众多妻妾,只好日日勤力上班。以东汉末的袁氏家族为例,四世三公,代代有人当上太尉、司空、司徒之职,到了司空袁逢,生嫡幼子袁术,庶长子袁绍。袁术承继家业,首先称帝,当过小地方CEO也好。袁绍有意而考虑多多,两兄弟不和,先后被曹操所败。袁术最后求一口蜜浆而不得,吐血而死,子女投孙权,遭遇还不算太惨。袁绍则是标准的好女色而无法管理的人,娶妻刘氏、宠妾五人,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袁绍“官渡之战”大败,两个月后吐血而亡,是激死。但长子在外,刘氏拥立幼子,是秦二世的翻版,刘氏比吕氏还劲,袁绍还未入棺,就把五名宠妾全部毁容后杀死,家族全部诛灭,袁谭、袁尚兄弟反目,最后全部兵败被杀,三兄弟无一生还。袁绍已算是有成年子女可培养而失败,其他如陶谦、刘表,全是无人可传,而请刘备收拾残局也。

4 失败典范

曹操当上东汉号末代CEO的第四年,和袁绍这位策略联盟各自扩充实力后,两者关系由“若即若离”的联盟关系,一变而成为竞争对手。曹操此时仍在草创阶段,家世和兵力仍和袁绍有一段距离,但论智谋、兵法、器量、人格方面,无一不胜袁绍。东汉号末年的风气崇尚“虚名”,不能“务实”,袁绍是代表人物,北海相孔融亦是其中之一。

孔融以孔子二十世孙的家世,以“孔融让梨”和“小时了了”两事闻名后世,无人知道该梨是甜是酸,是好还是烂,是喜是厌,总之梨是让人,内部文章从来没人知;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陈炜的评语。孔融长大成为偶像级人物,有安邦定国之志,而志大才疏,儒家泰斗在三国时代却是“秀才无用论”时代,平黄巾而败,战袁绍之子亦败,只得投曹操作反对派。东汉末文有孔融,武有吕布,俱死于曹操之手。

袁绍四世三公(杨修之父杨彪亦是)。袁绍凭家世上位,“门生故旧满天下”而不知用人之道,手下多谋而无decision making的能力,形成手下班底互相争权。谋士田丰个性刚强,凡事“包顶颈”,袁绍最气顶,许攸是贪财派且无节制能力,审配专横独断但不太聪明,逢纪果断却自以为是;武将颜良、文丑有勇无谋,一遇上曹操的借将关羽,就命丧黄泉,亦是名大于实。

官渡一战,曹操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取得大胜,斩首七万余,袁绍只能带八百骑兵大败而逃。好谋无决,闻善而不能纳,迟疑误事,是古来失败的典范。

5 选子无方

刘表教子无方,以幼代长,一败涂地,而四世三公的袁绍,以《易经》世家的学问,也是教子无方。不过,袁绍对自己儿子的评价也是不高,长子袁谭、次子袁熙,本来已经成长,可以独当一面。一个守青州、一个守幽州,而三子袁尚是后妻所出,跟在身边,生得形貌俊伟,有父母的最佳DNA,所以袁绍偏心,也是正常。

在“继承”问题上,袁绍有这样的评语:长子袁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袁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袁尚,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所以袁绍想“废长立幼”,问计于智囊团,但智囊团中各人的心,都各有所属,不同意,袁绍照例踌躇未决。

袁绍父子兵和曹操对决,有败无胜,袁绍败后吐血,命不久矣,死前“废长立幼”,结果引起袁谭和袁尚兄弟阋墙,国分为二;当时形势,正是袁氏“土崩瓦解”,不必问阿贵也。

结果被曹操评为“反覆无常”的袁谭,兵败身死,袁熙、袁尚兵败,投辽东;但袁绍在世时,经常打辽东主意,袁氏兄弟来投,被视为“鸠夺鹊巢”,不安好心。曹操从郭嘉之计,按兵不动,形势是辽东主持,杀袁氏兄弟,送二人首级到曹操大营,至此,袁氏四世三公的后裔,全部死亡。而袁熙之妻甄氏,更落入曹丕手中,成为日后大魏朝的甄后,洛水神仙,传说无限。

曹操虽然笑人教子无方,他自己手中,又有曹丕、曹植的兄弟之争。曹丕八岁能文有逸才,通古今善骑射、好击剑,虽文才不及乃弟,卒以“班底”好而得位。

本文作者:管理荟(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