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奏野史趣闻

2018-11-10 08:03:09

道光年间,英国、法国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地区疯狂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攫取大量白银。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无畏斗志。

19世纪初,为了获得大量的财富,英国开始往中国大量贩卖鸦片,有些美国商人也参与了这一勾当。1820年偷运鸦片5147箱,1821年7000箱,1824年则达到12639箱,这造成了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道光帝曾多次发布上谕,命广东和各省督抚查禁银两出口及鸦片进口。但这些谕令没有得到严格的实施,朝臣也有不同的主张:一些大臣主张严厉查禁鸦片,对于吸食和贩卖者严惩不贷;另一部分大臣则主张对于鸦片采取弛禁的方针,为了不影响和外国的“友善邦交”,要逐步禁止。道光帝则犹豫不决,所以一直也没有真正把鸦片的禁绝彻底实施,直到林则徐的出现。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旨从湖广总督任上来到北京。为了听取林则徐对于禁烟的具体意见和措施,道光帝在8天之中连续召见林则徐8次之多,并赐林则徐在紫禁城内骑马(对于大臣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殊荣),最后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面会两广总督邓廷桢,表示了朝廷禁烟的态度和自己的决心。林则徐吸取了此前禁烟的经验,没有惊动外国烟贩,一切调查取证都在秘密进行。1839年3月16日,林则徐突然颁布收缴外商鸦片的命令。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和广东巡抚怡良,在钦差行辕传讯十三行洋商,这时候洋商还以为这位钦差和前面的钦差一样,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可林则徐当众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林则徐将这纸命令交给行商总头目伍绍荣,命令他转给外国烟贩,限他们三天之内将自己船上的所有鸦片全部交出来,如果到期不缴,则封船封港!林则徐还要这些烟贩出具保证书,但这些在广州地面上飞扬跋扈惯了的商人都不买林则徐的账,他们不仅不交鸦片,还实行抵制和抗拒的政策。英国商务监督查理 ·义律指使大鸦片贩子颠地逃跑,并阻止英商呈缴鸦片、具结保证书。

不过,广州的居民看到了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和魄力,他们都纷纷行动起来,支持林则徐的缴烟令。在外国商馆外,不分昼夜都有群众在巡视;渔民们也主动协助水师官兵,监视海上的鸦片趸(dLn)船。为了敦促那些烟贩交出鸦片,林则徐下令停止了中英贸易,并派兵丁严守商馆,断绝了商馆与澳门的交通,还撤退中国在商馆中的雇员。这些严厉的措施使得广州商馆成了一座陆地上的孤岛,里面的商人要吃没吃,要喝没喝,也不能和外部取得联系。最后,终于迫使商人头领查理·义律同意缴烟。

4月12日~5月21日,林则徐和邓廷桢等官员,一共收缴了2万多箱鸦片,共计237.6万多斤,这在清朝禁烟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胜利。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东巡抚怡良等人的陪同下在虎门开始销烟。清兵在虎门挖了两个每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先从销烟池后面的水沟里把水引入销烟池内,撒入食盐,使池水成为盐卤,然后把一箱箱的鸦片运到池边,打开箱盖,将鸦片切开捣碎,投入池中,浸泡了半日,再撒下生石灰。因为生石灰产生的热量,使得池水沸腾起来,士兵们站在池边,手拿铁锄来回翻搅,使鸦片完全销溶在水中。林则徐主持下的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壮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本文作者:微南通(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