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历史上唯一入太庙的汉人,张廷玉在满人眼中是什么地位?野史趣闻

张廷玉是贯穿康雍乾三朝的重臣,也是雍正帝给乾隆留下的托孤大臣,张廷玉作为一个汉人在满清朝廷的地位可谓是无以复加,甚至雍正皇帝下旨张廷玉死后可以入太庙,那么问题来了,入太庙究竟是何等的荣誉?进入太庙的张廷玉在满人眼中是什么地位?

太庙类似于古代中国人家中祭祀祖先的祠堂,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清朝历代的皇帝殡天后都会被供奉在太庙中,分为东西两殿,东殿供奉宗室、藩王,西殿供奉清朝历代的有功大臣,清朝的太庙一共供奉了十三位功臣,分别是古利、图尔格、图赖、鄂尔泰、福康安、张廷玉等13人,张廷玉的牌位是: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勤宣伯张文和廷玉,张廷玉作为唯一的汉人入了清室太庙。

在这13人名单中,除了张廷玉、鄂尔泰是伯爵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公爵、甚至还有王爵,可见张廷玉在这13人中地位是最低的,而且张廷玉按道理来讲连伯爵也不应该有,清朝有了传统,非武功、不封爵,张廷玉一直是清廷的中枢大臣,文臣是不应该拥有爵位的,但是乾隆皇帝还是看在张廷玉没功劳、有苦劳的份上封了他伯爵。

可即便张廷玉是13人中地位最低的一个,但入太庙绝对是一件无以复加的殊荣,回顾整个清朝历史,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挽狂澜于既倒的功臣都仅仅是封官进爵而已,太庙的事连提都不提,由此可见入太庙并非有功劳就可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古人云:寒窗十年无人知、金榜题名天下知,金榜题名是每个学子的理想,入太庙这是每一个大臣的毕生愿望。

进入太庙不仅仅是一份殊荣,还可以接受后世皇帝的供奉与叩拜,张廷玉作为汉人而接受满清后世皇帝的叩拜,千古也是独一人了。
乾隆皇帝曾这样评价道:张廷玉在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遵遗诏,配享太庙,以彰我国酬奖勤劳之盛典。
本文作者:红城梦像(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