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兴4将,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岳飞野史趣闻
北宋灭亡时,宋高宗赵构如丧家之犬般南下。他当时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手中没有一支队伍听命与自己。在万般无奈之下,宋高宗赵构下旨让各方官员自己招募兵马,抗击金兵。这样以来,慢慢就形成了武将不但拥有兵权,更拥有财权、人事权等现象。 被宋太祖严厉打压,一百多年来形同虚设的节度使再次成为中晚唐时期大权在握的藩镇势力。

大家都知道,两宋之交有四大名将,都知道有岳家军,韩家军。 那为何岳飞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韩世忠的部队被称为“韩家军”呢?因为战乱之时,这些部队与其说是宋朝的王师,不如说是岳飞、韩世忠的私人武装,拿着国家粮饷的私人武装。

因此,宋高宗在坐稳了江山之后,必然要削除藩镇势力。
面对韩世忠、岳飞等大将,宋高宗也想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是,宋太祖本人就是天纵奇才的一代名将,宋初那些悍将全部都是他百战之余带出来的部下。
因此,宋太祖一杯酒端起,大伙儿乖乖交出兵权。
宋高宗则不同。在称帝之后十多年,江南还难以安定。虽有皇帝的名义,却连自身安危都难以保全。尤其是最为倚重的禁军统领发动兵变(即苗刘之变),让宋高宗对武将彻底失去信心。中兴四大名将中张俊的资格最老,也最乖觉,他主动交出兵权,宋高宗也任命他为枢密使。韩世忠与刘光世心有不满,但最终也还是交出了兵权。唯独岳飞,不但不肯交出兵权,还想将几位将军麾下的队伍一起合并。岳飞的本意应该是出自公心,击中全部力量给金军致命一击。但是,就如当年白起率领秦国全部精锐,秦王忧心忡忡一样。宋高宗对岳飞一样难以放心。

其实宋高宗和秦桧刚开始最想杀的是韩世忠,因为在当时无论是资历还是军功和威望,中兴4将中都以韩世忠为首的。
其实是两难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韩世忠对赵构有救驾之恩,秦桧要杀皇帝的救命恩人,这个于情于理都不可以,还让皇帝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但秦桧还是动手了,他先是让张俊、岳飞两人奉朝廷指令,去楚州视察韩世忠原来统帅的军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搜索韩世忠罪状(实际上还有离间岳飞与韩世忠关系的目的),因此张俊就私下对岳飞说:“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结果遭到了岳飞的驳斥:“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唯自家三四辈,万一主上复令韩太保典军,吾侪将何颜以见之?”
岳飞的这些话,当然会被张俊向秦桧告发。
随后,秦桧拷问韩世忠下属,意图搜罗罪状。岳飞得知后,火速派人给韩世忠通风报信,韩世忠马上觐见宋高宗,跪在地上表明忠心,祈求饶命,得到了高宗出面保全。

宋高宗愿意保全韩世忠,不仅仅是因为之前的救驾,更有以下几个原因:
1、韩世忠只是个武将,没有政治野心。尤其是他没有像岳飞那样,直接插手宋高宗的皇位继承问题。绍兴七年,岳飞曾上疏高宗,奏请立太祖之后赵瑷为皇子(高宗那方面不行,所以没有后嗣,是南宋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岳飞却大大咧咧捅了出来,高宗怎能不恨他),高宗认为岳飞干预了立储大计,这便成为日后他与秦桧要杀害岳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韩世忠没有犯过这勾当,所以高宗觉得这人还算可信。
2、在宋高宗看来,韩世忠也贪财好色。他在接受战功赏赐之余,大量购买田宅,史料记载他“蒙赐到田土,并私家所置良田,岁收数万石”。还先后娶了好几房妻妾,到处饮酒作乐。而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应该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所以高宗觉得这人没问题。
如此一来,韩世忠没事了,可岳飞却危险了,他遭到了秦桧、高宗、张俊的同时嫉恨,成为了三人的加害目标。
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
征战多年,将领们拥兵自重,朝廷危机感日甚一日,其时的宋朝初建,君臣北来,人心甫定,早已没了北宋年间士大夫上书言事的慷慨之情,多有劫后心有余悸之感。安定的生活谁给的?高宗皇帝陛下。因此在政治倾向上,多有主和派的民意基础。
而且,宋高宗、秦桧认为,通过斩杀岳飞,可以震慑和警示各地诸将,不敢再对朝廷产生任何轻慢之心。
杀岳之后,赵构、秦桧的目的达到了。
本文作者:一个老男人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