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岳飞必须死?宋高宗有说不出的苦衷野史趣闻
岳飞功勋卓著,却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莫须有的意思是也许有,或许有。死得的确很冤!
宋高宗为什么必须让岳飞死?很多人说,宋高宗赵构就怕岳飞迎二圣还朝,这个说法其实是扯淡,因为迎二圣还朝这个说法不是别人提的,是赵构自己提出来的。而且宋徽宗和宋钦宗已经失去权位,就算回来了,也不见得能威胁到赵构的皇位。

那么,为什么岳飞必须死?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功高震主,犯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大忌。
当时南宋的国力已经支持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央政府的税收只有一千万贯。可是岳飞一年的军费是多少?光这一只军队一年七百万贯。
所以皇帝基本上是在家里扫仓库给他,又不能不扫,怕被众多“有骨气”的士大夫骂,宋朝的文人可是非常厉害的!
宋高宗为什么不能让岳飞自筹军费呢?往往很多王朝到后期,兵荒马乱的时候,都是将帅自筹军费。清代晚期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就是自筹军费。

宋高宗从这一点算盘是打的很明白,不能让你们自筹啊!你自筹我这儿是松快了,你们将来全割据了,所以宋太祖定国家制度的时候,就把行政权,司法权和财政权分开,财政权叫转运使,直接对中央负责,如果这三个权力,你又管老百姓,又管判案子,还管财政税收,你就是军阀。
所以宋高宗非常清楚,即使扫仓库,勒紧裤腰带,我也得供你的军费,要让所有的老百姓和军卒知道,这支军队不是你岳飞养活的,是我养活的。当时宋代财政那么艰困的情况下,能不能支持岳飞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人都不看好岳飞能彻底打败金国。比如离那个时候非常近的人——朱熹,有一个学生问朱熹,说如果高宗趁那个时候国事稍张,是不是能成功的呢?
朱熹的答案是这样的,说将骄兵惰,未可知也,说你就岳飞那些人和当时的战斗力,未可知也,真的是不一定啊!
后来几乎所有的历史家,什么赵翼啊,什么钱大昕啊,包括近代的胡适,都讲这样的话,就是说当时谈和,不是投降路线,跟金兵保持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划分是最有利,最理性的一个选择。

所以岳飞的作用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这几乎是一个定论了,那问题来了,既然打不赢,高宗赵构心里他想的最主要的敌人是什么?
恰恰不是什么徽钦二帝,恰恰不是什么金兀术,而是你岳飞本人,因为你那么积极主张与金朝打,而且掌握了全国几乎七分之五的兵马,万一还打赢了,你不当皇帝谁当皇帝啊?
我们现在都觉得,岳飞是大大的忠臣,背上刺着字,精忠报国呢!高宗也写四个字精忠报国赐给他,他怎么会干那个事?岳飞后来临死的时候有人劝他反他都不反。

高宗也这么想,有一次高宗在那说,这个岳飞还是个忠臣。秦桧就在旁边说,对,岳飞是忠臣,我们太祖陛下赵匡胤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诚吗?
换句话讲,你岳飞不反,如果你手里掌握了全国七分之五的兵马,如果你又拿下了故地,甚至迎回了徽钦二帝的尸骨,如果你是这么一个声名赫赫的人,你不反,你的弟兄都会让你反。
没错,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他还没想反,走到陈桥驿地方喝醉酒,咣给搁椅子上,黄袍加身,为什么?兄弟们跟着你受苦,我们也想当当公爵侯爵。所以到时候可能不反都由不得他了。
本文作者:鲜活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