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14个儿子,为何最后是“最老实”的李治继承皇位?野史趣闻
想当初,李世民为了能够得到皇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所以李世民的上位是非常不光彩的。为了防止历史重演,李世民对继承者的选择也是非常谨慎的。但是让大家奇怪的是,在李世民的14个儿子中,他最后选择了并不出彩的李治,因为他是“最老实”的吗?

李世民虽然有14个儿子,但是是嫡子的就只有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人,其他都是庶子。李承乾作为嫡长子,理所当然继承了太子之位。而李泰因为性格最像李世民,所以被受李世民的宠爱,而且他经常在众位臣子面前夸奖自己这位儿子。所以李泰在朝中也很有威望。而作为最小的嫡子的李治,这就显得非常的平庸了。

其实李世民的其他儿子中也有非常卓越的,例如吴王李恪,但是因为李恪是庶子出身,所以并不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所以也没有夺位的资格。那么李治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大哥,为何最后是他登上王位的呢?
当初李世民非常的果敢,亲手斩杀了哥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但是在他的内心里,对于当初杀兄逼父的事情,还是心怀愧疚的。所以到了他执政的晚期,他为了避免当初的历史事件的重演,所以极力扶持太子的李承乾,经常让他帮忙处理政事,树立他的威望。

但是因为李泰在朝中的威望也很高,所以李承乾认为李泰极大的威胁自己的王位继承。所以就效仿了自己父亲的玄武门之变。当然,此时已经非彼时,李承乾的谋反事件最终失败,而被废了太子之位。
而此时魏王李泰认为父皇对自己非常宠爱,所以他觉得这个王位为自己莫属,所以越来越不加掩饰自己的夺位之心,他私下里联合朝中的官员上书,立自己为太子。李世民看到臣子们的奏折之后,早已经对李泰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所以他也由此对李泰非常的厌恶,撤了他的王爵之位。

此时,他的嫡子正剩下了一个李治,而李治在一系列政变中也表现的非常的老实,看似毫无争权夺利之心,所以李世民认为自己的这个儿子非常的老实,所以对他越发看重,最后立了他为太子。
本文作者:史大咖(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