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了以后,兄弟三个是谁继承了王位,他们兄弟之间有什么矛盾野史趣闻

2018-11-09 19:06:46

曹操死了以后曹丕继承魏王,便上演了一出出兄弟阋墙的惨剧,曹植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七步诗,人们都骂曹丕无情,难道他的心真的有那么狠吗,以前那些家庭中为了争权夺位而互相残杀的也有好多人,何止是曹氏兄弟,他们的故事,又让人们看到了多少因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杀害的呢,曹操的儿子,他们四个兄弟都是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但是他们的性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要是说是一个爸爸而不是一个妈妈,生出来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一样,那还可以说的过去。

可是他们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一个,他们的性格却不一样,可以说明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命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曹彰是曹丕的二弟,长得大大的个子,但是他没有脑筋,所以你看他去奔丧的时候,带了那么多兵马,一般有脑筋的人是不会那样做的,你这明摆着就是要夺位吗,鄢陵候带领十万兵马前来奔丧,曹丕就紧张了,说你那么远怎么带那么多兵马来,那我怎么办,你又不能说,你们兄弟,我出去和他谈。

那恐怕不行,因为生在帝王家,兄弟是小事,君臣是大事,一切都要按照正规的礼仪,所以曹丕也没有亲自去见他,要是曹丕真的到城外去见到了他,那当场打起来了还不知道是谁输谁赢呢,这样会让他们很难堪的,曹丕让大臣贾逵去城外和曹彰交谈,君候来这是为了奔丧,还是为了争夺王位,我是特意来奔丧的,没有其它的意思,于是贾逵不让曹彰带兵马,让他一个人去城内奔丧,曹丕趁机把曹彰的兵马收了起来。

然后让他会鄢陵继续去守城,和曹丕的做法不一样的是曹丕的三弟曹植,在知道了他的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他却在家和朋友喝酒作诗,那么迟了还不去给他的父亲奔丧,孔子当年说,父亲死了,儿子要守孝三年,这三年之内不可以改变父亲所有的规划和事情,就是一定要按照父亲活着的时候,他的安排那样去做。

可是后来慢慢觉得说三年有点太长了,所以孔子的学生就说,有一个人就说那我只能守一年,那怎么办,你们猜孔子会怎么回答,孔子说你觉得你的心里能不能踏实,你要是觉得你的心里踏实,那你就守一年,孔子他并没有说,你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而是每个人看着自己的情况来做事情,现在曹彰为什么和曹植不一样。

因为曹植和曹丕他们很激烈的在争夺这个王位,所以他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可是当儿子的,父亲去世了,你还在和你的朋友唱歌跳舞,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这是不可以的,要是真的把魏王的位置让曹植来继承的话,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当四个兄弟,没有一个可以继承的时候,那你会觉得曹操应该怎么办,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有固定的范围,选拔人才那也不一定是好办法,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来考虑的,一般来说我们的继承人,最好是要开放一点,自己的人做的好。

那么就选自己的人,自己的人做的不好,那么就没有办法了,自己的人都没有一个可以用的,那只好从外面找一个了,曹操想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个魏王的位置,那当然要从他的儿子里面去选了,这个也是有道理的,曹植没有来,曹丕很生气,让虎候带领三千兵去把临淄候抓来,他生气并不是纯粹的说是他的父亲死了他没有来。

他是想借着生气来找理由,想把曹植杀掉,因为当曹植得到曹操的认可之后,曹丕当面和曹植说过,说你这次出去之后把监军的工作做好,等你回来我会告诉父亲,让你早点继承这个位置,没有想到曹植啥也没说,还谢谢他的大哥,这样的弟弟,难怪曹丕要杀他,那么什么事情,他都是有过必有因,我们不能单纯的就去说,好像曹植是对的,曹丕是错的,好像曹植比较值得我们同情,不是这样的。

因为他们前面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就是说他的这个三弟根本不安分,他以为他的才气高,什么都比他大哥要好,所以他就有那个野心,在这种情况下曹植并不值得同情,可是他的母亲知道以后,也很紧张,你三弟曹植,他有才气,你要是念兄弟之情,就该放过他,我死了也就安心了,我也很爱他,怎么能害他呢,曹丕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听他母亲的话。

本文由小咕咕讲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作者:小咕咕讲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