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原因是什么?对大臣他是这么说的!野史趣闻

2018-11-09 19:03:29

公元220年十月,曹操的儿子曹丕从太子一跃成了帝王,称帝了,为九五之尊。而在前不久,曹丕的父亲曹操在在和刘备争夺汉中失败后去世了,66岁,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非要去上战场,还真是老当益壮。曹操死后谥号是“武王”,之后曹丕称帝,曹操这才是被封为“武皇帝”,庙号是为“太祖”,所以说很多有关三国的书,上面说的太祖其实指的就是曹操。

曹操的一生,后人是褒贬不一的。曹操的父亲是朝廷太监的养子,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宫廷太监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基本上没人看得起。除非你能看靠自己的能力,得到皇上的信任,那就可以一飞冲天,比如我们熟知的魏忠贤,曹操父亲的义父,这些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曹操生在这样一个宦官家庭,却是在东汉时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宦官专权,这点我是非常佩服的。

不管是后人怎么说曹操,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一点,曹操这人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方面,在和刘备、孙权比起来,都是略胜一筹的。其中曹操写的《孙子略解》和《兵书摘要》这两本兵书,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而且曹操他在文学方面也是很厉害的,甚至连围棋也同样能独霸一方。可为什么在三国时候,大家都是一致的认为曹操是一个奸雄呢?

要知道在曹操管理的地方上,和刘备、孙权是不一样的,任人唯贤,曹操有一个特点,他的心胸是非常宽阔的。古人在挑选人才讲究德才兼备,但曹操不一样,只要你有才,至于德行方面,一些小毛病他是可以忍受的。因为曹操心胸开阔,他才能收纳如此多的人才,他才能快速的一统北方,在他统治的区域内,才能和平稳定。

为什么会被称为奸雄,我认为无非是曹操做了一件当时各大诸侯都想做的事情,“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小皇帝刘协劫持到了自己统治的许都,一直持续到儿子曹丕称帝。而在这中间的这些几十年时间,皇帝刘协是在一个什么位置呢?名义上是皇帝,但真正主事人是曹操,当时皇帝刘协就是曹操的傀儡,所以曹操即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但是他自己在皇帝刘协面前,仍然称呼自己为丞相。

这就让人很不明白,你明明是有着这称霸天下的心,你也有一般为你卖命的弟兄,曹操实力是有的,现在这皇帝也是任你摆布,你为什么为不自己做皇帝呢?只要你说一声,手下的人肯定会高兴的说:主公,你早就应该这样做了,我们等的花都谢了。可曹操最后没有这样做,到死都没有,为什么?

我们重新回过头来,先来看下董卓,一开始控制了整个朝廷,当时他在宫里打个喷嚏,全宫里的人都吓得缩头缩脑。之后董卓为了行事方便,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长立幼,结果搞得群而攻之,死于非命了。后来袁术得到了孙权的传国玉玺,不顾众人的劝说,自立为帝。这事传到曹操耳朵里,都说自己高看袁术了,最终也是走的走,死的死,黄粱美梦败摆了。

这一个个的例子,让曹操明白,为帝之事,不能贸然行动。否则,必定会遭到天下诸侯的反对,各世家大族也同样对群而攻之,到时候,自己多年的努力就付之东流。在有一次东吴的孙权就对曹操说:“凭丞相的能力,是完全可以称帝的,而且我东吴是第一个拥护丞相的。”事后的曹操大为震怒,说“孙权小人,他是要把我放在火炉上烤!”

恰恰也是在这时候,曹操部下的文武百官也同样是赞成曹操称帝的,认为曹操此时称帝乃是顺应天命,不算造反。因为真正的皇帝不是在曹操手里吗!只要一道诏书下来,也就搞定了。但曹操却说:“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亦!”意思很简单,说这中央各项施政律令都要经过我的手,这本就和皇帝没什么两样,“皇帝”两字,现在不过就是一个虚名而已,再说,这天下倘若是真的我我们曹家,那我就做一个周文王好了,皇帝,留给后人看着办吧!

本文作者:青松聊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