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关于曹雪芹的几个疑问野史趣闻

2018-11-09 13:05:12

李铁:关于曹雪芹的几个疑问

虽然人们都希望尽可能更多的了解曹雪芹,但有关史料却矛盾重重,让人不知所从。

比如,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在给他写挽诗时说:“四十萧然太瘦生”,显然,他是说曹雪芹很瘦。而裕瑞却说:“其人身胖。”据说俩人可能和曹雪芹都挺熟,但一个说瘦,一个说胖。到底实际情况是怎样?这个简单问题难倒了不少研究者。

许多读者看了《红楼梦》,认为曹雪芹的最后结局很可能是出家当了和尚。然而敦诚在诗中说:“肠回故垅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这明明是说曹雪芹死时有个新娶的媳妇,显然,如果认定曹雪芹最后当了和尚,那就证明敦诚的“寡妇诗”是不属实的。

还有许多史料也存在矛盾之处,让人非常费解。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曹操与千古罪人秦桧并列,骂他残忍乖僻,是秉天地之邪气应劫而生的大恶之人,还说贾雨村是奸雄再世,有“莽操遗容”,平儿更是把他骂成“饿不死的野杂种”。而敦诚却说,曹霑就是曹雪芹,曹操是他的祖先。曹雪芹在书中对曹操深恶痛绝,他真的是曹操后人吗?

敦诚的诗说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意思是他穷困潦倒,要靠在大街上摆摊卖画来挣钱支付酒家。但敦敏的诗却说他:“傲骨如君世已奇”。这两种说法相当矛盾,“傲骨如君”难道表现在“赊酒”或“扣富儿门”上吗?有人说永忠是曹雪芹的好友,但永忠在诗中却说他们“可恨同时不相识”,这显然是说他和曹雪芹俩人并不认识。他还把曹雪芹叫“曹侯”,这显然也与他的贫穷身份不符。

敦诚、敦敏、永忠、袁枚、明义、裕瑞这些人关于曹雪芹的言论,不仅本身就有很多矛盾之处,和《红楼梦》文本也矛盾重重。研究这些议论,会使后人非常糊涂。如果要承认他们的言论是正确的,就得改写《红楼梦》,否则,就必须把他们的诗词改了。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但多年来,关于它的各个方面几乎无不充满巨大争议。

如果问《红楼梦》有多少回,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是120回。但这一问题其实争议很大。第三十八回末说全书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很显然,《红楼梦》不可能是120回。这些人认为,应该是108回、110回或是100回。

关于《红楼梦》作者是谁争议更大。一般人都知道《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但有人说,《红楼梦》是小说版的《长生殿》,作者就是洪昇。有人说《红楼梦》作者是曹頫或是一个女人。还有人说,书里已经写了,作者是石头、是空空道人、是情僧……反正有很多种说法。虽然各出版社都署名是曹雪芹写的,但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红学家门争论的悬案。

《红楼梦》主题写什么?谁才是《红楼梦》主角?这些问题都有争议。作者说,《红楼梦》有“真事隐去”。脂砚斋也说,《红楼梦》两面皆有“喻”。于是,有的学者把书当成历史,都在探寻《红楼梦》中隐去的“真事”。但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把《红楼梦》当成小说看,一些学者说,《红楼梦》只是小说,“无谜可猜,无隐可索。”甚至脂砚斋是否真有其人,也十分令人怀疑。

反正,不管什么,只要是关于曹雪芹的,就一定有人怀疑。例如,早就有人对曹雪芹佚著辨伪,对曹雪芹故居辨伪,对曹雪芹画像、遗物辨伪,对曹雪芹的DNA辨伪等等。还有人认为,曹雪芹的书箱子、题壁诗、墓石都是假的。

有关资料造假之说,比较典型的是关于曹雪芹墓石的论争。

曹雪芹墓石是北京市通州区张家庄一个农民在文革中发现的,据说,由于这个农民怕受牵连,就把它埋在院子里。1992年,当地规划发展旅游,想把附近的古碑集中起来,建个碑林。这个农民想起这块碑,就又把它挖了出来。

但这块墓碑做工很粗糙,碑面上凿刻着“曹公讳霑墓”五个字,没有任何笔意,十分草率。字迹刻得很浅,和石头是一个颜色,几乎难以辨认出来。

许多文物专家和红学家认为这块墓石绝不是伪造的,而有些专家认为,这块墓石不合规制,“漏窦重重,大可疑议”。

双方于是唇枪舌剑,就此展开激烈辩论。不过,当年论战的正反两方都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反正曹雪芹已经不在了,《红楼梦》已经很多年没有人看懂,都是不解“其中味”,说什么都可以。

文章观点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作者简介:李铁,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五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8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本文作者:痴红初语(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