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在徐家湾野史趣闻

2018-11-08 19:36:36

杨虎城将军与西安市北郊徐家湾村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人脉情缘。

那是1927年一个乍暖还寒的清晨,杨虎城将军携夫人谢葆祯坐着美式吉普车从西安出发到三原东里回家探望,行至徐家湾村西门外的徐玉珊家门口时,车出了小故障,一时走不了。杨将军便蹲在徐玉珊家门口的碌碡上休息了一会,等车修好后继续前往三原。黄昏返回时,汽车又在徐家湾村西门口抛锚了,杨将军问勤务官汽车坏的情况,勤务官说情况严重,一时半会还修不好。杨将军便对夫人说:“早上车在这里出问题,现在车又在此抛锚,看来我们和这家人有缘分。天色已晚,我们就在这家歇一会,喝口水”。于是,便和夫人谢葆祯走进了徐玉珊的家。

杨虎城将军到徐家湾的消息很快在附近几个村子传开,整个徐家湾村子沸腾了,百姓们争先恐后的到徐玉珊家来看望这个深受百姓爱戴的传奇人物。

杨将军是一个性格随和、深爱百姓、有理想报负的人,除了和徐玉珊谈论家庭情况外,主要是宣传“三民主义”、北伐战争的意义,他向地方绅士了解最多的还是百姓生活状况和庄稼收成。不知不觉夜幕来临,徐玉珊全家人用关中那种最诚心、最质朴的“炒鸡蛋,擀黏面,几两烧酒做陪伴”方式款待了杨将军和随行人员。杨将军和徐玉珊一见如故,晚上睡在一起谈至深夜。据徐玉珊的三儿子徐志荣回忆,那天杨将军在他家主要说了五件事情。

第一是宣讲当时的形势和任务。杨将军说“辛亥革命尚未成功,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成为了统治阶级,百姓的困苦至今日而极矣:以言农人,则血汗所获,尽供兵匪之掠夺,预征特捐,有加无已,终年辛苦,不得一饱,鬻田卖牛,寝成失业,此犹侥幸者也。统一政府不成立,则外祸益烈,内乱益甚,百姓之困苦,亦将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为保护辛亥革命之成果,陕军将奉命出师东征,参加北伐。这次回三原就是把队伍和家里安排一下,不久就会东出潼关,与吴佩俘直鲁联军决一死战,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杨将军的话掷地有声,获得在场人一阵掌声。

第二是了解民情和收成。杨将军问前来的百姓们最多的话是日子过的咋样,庄稼收成如何?百姓回答说“日子过的马马虎虎,就是捐太多。庄稼收成么,是看天的脸呢”。徐玉珊解释说“村上基本种的是旱地,风调雨顺了能多收些,遇上天旱,人就得挨饿了”,杨将军沉思后说“看起来改旱田为水田是件大事情”。这次了解民情对杨将军主政陕西后“兴修水利、改善民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是救济了村上的穷苦百姓。杨将军在徐玉珊家的堂屋和官员百姓谈话了解情况,当他出堂屋后发现徐家院子里还跪着一片穷苦百姓,杨将军急忙扶起一位问有什么难事,这人说“日子艰难,难以维持”。杨将军忙唤夫人和勤务官出来,吩咐道:把咱带的大洋拿出来,每人一块,以解燃眉之急。穷苦百姓感激涕零,鞠躬道谢,用最朴实的话语“杨将军是好人哪”来赞扬眼前的这位爱民将领。

四是和徐玉珊结拜为异姓兄弟。徐玉珊在徐家湾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文化水准虽不高,但也是关心时局、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卷不释手。杨将军和徐玉珊一见如故,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从拉家常到种庄稼以及在政治军事上都有着许多相同的见解;于是两人便萌发了结拜为异姓兄弟的念头,杨将军一提出,徐玉珊就应声赞同。杨将军便叫来夫人、随从和乡绅代表作为两人的结拜见证,徐玉珊为兄,杨将军为弟,诚心互拜。从此两家结缘,像亲戚一样,相互照应,常来常往。1939年徐玉珊过六十大寿时,杨将军的家人和西安戏曲界及乡党们送来两块牌匾额表达祝贺。一块匾额写的是“福寿康宁”,落款上写有于佑任、杨虎城、西安戏曲界等十几个名人恭贺;另一块匾上题写着“热心公益”四个大字,可惜的这两块匾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损毁。

五是要带徐志荣参加北伐。徐玉珊膝下有四个儿子,老大徐志轩在家务农,老二徐志全在外打工,老三徐志荣在一家瓷器店当学徒,老四徐志新年令还小。时下正是北伐需要人才之际,杨将军看上了老三。当时的老三徐志荣十八、九岁,身高一米八,读了几年私垫,聪明灵利,长得一表人才。当杨将军提出要干儿子老三跟随他一块出潼关时,老三以刚当学徒,学疏才浅,怕给干爸添乱为由没有同意去。第二天早晨杨将军临走时还把徐志荣叫到跟前说“既然你说自己文化水准低,不愿跟我去,等队伍回师后,我把你送到军事学校学习,再随我干事。”

杨将军不久便起程东征,参加北伐。他在徐家湾短短的十几个小时里,给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性格直爽、乐于助人、救桑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家风范,时至今日老人们提起来还赞不绝口。徐志荣回忆说:杨将军在临走时许下的意愿,我想仅仅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过了几年多这些意愿竟然变为现实。在那之后的中原大战中, 杨虎城将军立下汗马功劳,被国民政府赏识,1930年4月被任十七路军总指挥兼第七军军长,同年9月十七路军回师陕西,杨虎城将军率部进驻西安。三年过去了。1930年9月的一天,杨将军携夫人谢葆祯第二次来到徐家湾村,直奔徐玉珊家,一进门就碰见老三徐志荣问道“你爸呢?”徐志荣说“在北岸子马尔冢地里干活呢。”杨将军说“走!一块到地里见你爸。”不一会两人就见面了,杨将军说了两个事,一是还愿,叫徐志荣到十七路军指挥部里干事,徐玉珊听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连说了几个“行!行!行!”。徐志荣随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指挥部少尉副官;二是兄弟两人就这几年出师东征情况和西安的情况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

杨将军是个十分好学的人,他看见地里的大土冢便问:“这是个什么冢?”徐玉珊为图吉利便说“这冢名叫上马冢,凡登此冢者大事成矣!”杨将军就在众人陪伴下一起上了大冢,站在大冢上向四周望去,田野里庄稼一片秋收的景象,他无限感慨的说“真是个好冢,风景真美!”。此后时间不长,杨虎城将军就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从此正式“上马了”,从此马尔冢也有了自己的新名字叫“上马冢”。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徐家湾村的老人中传頌着。

历史曾这样记载:1930年中原大战时,杨虎城将军战功显赫,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开始主政陕西,并长达六年。他在这一时期重视发展文化教育和水利等事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当时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怀沙屈子千秋烈,为国捐躯一世豪。杨将军1937年11月底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被蒋介石诱至南昌囚禁长达12年之久,在狱中写下了:“烽火连三季,风物倍凄然。骊山吐皓月,清辉满长安。”的著名词句。杨将军与徐家湾的故事作为一段佳话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至今。

本文作者:太白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