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他散尽家财,却成就半个故宫野史趣闻

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
却少有纨绔之气;
他曾投身军界,
却因政局黑暗回归文人之身;
他被母亲视作十足的“败家子”,
却被同人誉为“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
他把毕生心血倾注于保护中国艺术,
却在动乱年代被屡屡错待。
他是中国第一大藏家,
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文化奇人。
他,就是张伯驹。

一、视金钱如粪土,追求艺术生活品质。
张伯驹自小就显露出超人的聪慧,张锦芳对他期望极高,但张伯驹生性淡泊恬然,看不惯官场的污浊之气,也不愿沾染一身铜臭,每日呆在家中,写诗作画,清净逍遥。
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多得难以胜数,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他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脱口而出的便有一两千首。扎实的文学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化底蕴。由于他天资超逸,而又翕然尘外,便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
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青年时期的张伯驹)
张伯驹对看中的文物字画,张伯驹是一掷千金,很多字画商人都喜欢和他打交道,因为人家开出的价,他从来不还。
收藏,玩古,玩票,玩洋,他寻求那些稀有的、未被大众趣味糟蹋的玩法,且每玩一样,都要达到一个贵族的最高极致。在不属于自己的时代,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会降低,也不会取消早点和下午茶。他的姿态要么倨傲,要么厌倦,甘做一匹瘦死的骆驼,架子丝毫不倒。

唐 杜牧 张好好诗行书 纸本 28.2x162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张伯驹旧藏)
二、中国第一大收藏家
“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
——张伯驹《丛碧书画录序》自述。
搞收藏对于张伯驹,
起初,只是出于爱好。
却没料想成为了一生的事业。

张伯驹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
1936年,道光皇帝的曾孙溥儒要卖自己收藏的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张伯驹费了心思,却与之失之交臂,此画后流于海外。
从此,保护重要文物不外流就成了他的毕生追求。
而此时,溥儒手中还有另外一幅传绝迹:
中国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平复帖》。

《平复帖》
张伯驹害怕《平复帖》会重蹈《照夜白图》的覆辙,请求收购。
但三番请人说合都因价钱太高而谈不妥。

张伯驹收藏的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后来溥儒母亲过世急需用钱,张伯驹却又不想乘人之危,并未买画,只说是借给他钱以应急,溥儒感动,以四万元低价将《平复帖》售予张伯驹。
而另一件稀世珍宝《游春图》更是几经波折。

《游春图》
当时拥有《游春图》的马霁川准备将画卖往海外。
张伯驹求助故宫博物院,无果。
急而气极的张伯驹冲到琉璃厂,挨家挨户声讨盗卖国宝流外的叛族行径。
闹的满城风雨,逼得马霁川只得将价钱压到220两黄金卖给张伯驹。

《游春图》局部
然而此时的张伯驹因买画早已身无分文,别无他法,
他只得卖掉自己最爱的15亩大宅(原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旧宅),再凑足银两,换回如今故宫博物馆的头牌珍宝《游春图》。
他在北京,曾有上百所房宅,就用这样“一宅一画”的方式,都被他换做了件件顶级书画。

张伯驹收藏的杜牧《张好好诗》
《平复帖》,《游春图》,《百花图》《上阳台帖》……这些神话般存在的真迹,都被他完好的保留在中华大地上。
哪怕后来张伯驹被绑架勒索,潘素欲卖画救他,都被他严词拒绝,称“宁死也不能卖画!”
三、花尽万贯家财,自己却一无所有。

(故宫博物院)
谁也没想到,1956年,视书画重于性命的张伯驹,竟将8件最顶级的书画捐献给了故宫。
最后连国家给的20万元奖励也不要,换来了一纸褒奖令。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耗尽家业收藏,为何又无偿捐之?”
后来,张伯驹对一位至交说:
“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再后来,张伯驹将余下所藏书画,分批捐献给了故宫和吉林博物馆。“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他在《春游琐谈》里记录了这种心情:“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

四、后人感叹世上再无第二个张伯驹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病逝。

潮涨潮落有沙过,烟雨散尽亦有云。
他的气节,他的风骨,
却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文人大家。
“父亲把毕生心血倾注于保护中华文明、中国艺术之中,我亦难辞其咎。”
——张传綵
“这几年,我参加的八宝山追悼会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很多人的悼辞上无一例外的写着‘永垂不朽’。依我看,并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的不朽者 ,张伯驹是一个。”
——千家驹

张伯驹扇面

张伯驹画作
张伯驹先生慧眼识宝,所藏书画件件堪称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也正是他的潇洒风神和对古文化的热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之力,散尽全部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其实先生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故事都在故宫珍藏的文物静静的传承······
本文作者:中国书画家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