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真风流倜傥!野史趣闻

2018-11-07 22:33:18

聊完民国四大才女,再接着聊聊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可不像如今的京城四少,那人才是真风流倜傥!

​​爱新觉罗溥侗(左图)(1871-1952)

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兄,因为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父爱新觉罗载治是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王星之曾孙,过继于道光长子隐志郡王为嗣,是世袭镇国将军、辅国公,兼理民政部总理大臣。

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

溥侗人缘非常好,曾与袁世凯之二公子袁克文共组“言乐会”,演出反响热烈,粉丝众多,实为当红演出团队。就连京城知名人士如韩世昌及梅兰芳等也加入!
​张学良(1901-2001)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父亲张作霖是民国初年有名的大军阀,以武勇于乱世之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大军阀。 人称“少帅”,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自诩“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 1928年6月,张学良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同年12月,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面对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公评张学良,政治家、军事家、公子哥儿“三位一体“。
​张伯驹(1898—1982)

父亲张镇芳是光绪三十年进士,同时也是袁世凯哥哥的内弟,是清末民初非常活跃的人物。张伯驹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微博)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等。张伯驹对流失到国外的文物痛心不已,为了收藏文物,他不遗余力,甚至倾家荡产,直至最后一贫如洗。他的藏品件件都是国宝级的,多为绝版孤本,解放以后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就这一点,文学家和史学家就应对他大书特书,就应让他彪炳青史。

张伯驹在艺术圈内的好友甚多,如京剧大师余叔岩、画家张大千、词人周汝昌等等,另外他与新中国的“元帅”陈毅也有一段莫逆之交。
​袁克文(1889—1931)

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鲜人)生于朝鲜汉城(首尔);父亲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由于从小天资聪颖获得父亲袁世凯的偏爱,甚至一度成为“太子”的准人选,袁克文便养成了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江湖有称“南有杜月笙、黄金荣,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但最牛的是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不善理财,挥金如土,后来竟至贫寒落魄。

本文作者:Mr王小先森(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