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时,如果跳进下水道或者河里,能保住性命吗?野史趣闻
如果发生了原子弹爆炸,不管身在哪里,都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这是冷战时期,美国政府教民众如何应对核战争时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这个观点可以概括为“卧倒并掩护”的方案。

(美国人在1953年进行的一次核试验)
如果发生了核战争,当原子弹爆炸时,人们首先看到的是非常强烈的闪光,遇到这样强烈的闪光,第一时间就是卧倒并让自己的身体尽量贴近地面,如果旁边有桌子,应该躲在桌子底下卧倒,有其它的掩体,也应该找个掩体遮盖一下自己的身体,当然旁边如果有湖的话,跳进河水或者下水道中,让河水或下水道成为掩体,也是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的,但其实,最有效的掩体还是钢筋混泥土或者是土方石,当然这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在原爆点肯定会失效的,然而,事实上,如果发生了核战争,并不是每个人都处于原爆点,大多数人是处于原爆点以外的区域,对于处于原爆点以外区域的人们来说,这些简单的防护措施也许可以让自己存活下来。
在冷战时期,美国人总结的“卧倒并掩护”的方案形成了影片,在全美各地放映,教会小学生、中学生以及美国公民如何应对核战争,“卧倒并掩护”的方案有些说法看似好笑,但却是有一些科学依据的。
广岛原子弹发生爆炸时,一位名叫高藏信子的幸存者离爆炸中心只有300多米,然而她却在这爆炸当量为1.6万吨的原子弹的袭击下,幸存了下来,原因就是她当时正在日本银行,日本银行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遮住了她,而当时在附近,有的人直接暴露于核爆炸中,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以,在核爆炸中,有掩体掩护与没有掩体掩护完全不一样。
那么,处于原爆点以外的人,如果随手拿一张报纸或者布料遮盖住自己,有没有用呢?其实也是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的,日本广岛当时有很多的木质电线杆,在原子弹爆炸以后,人们发现在距离原爆点约1.3公里的地方,有些木质电线杆并没有被烧焦,原因就是旁边有灌木丛的叶子,灌木丛的叶子起到了一定的隔离作用,避免了电线杆被碳化,所以,对于处于原爆点以外的人们来说,当发生核爆炸时,一份报纸、一块布料的遮挡,也会避免自己被灼伤,当然,前提是遮蔽物没有发生燃烧,这需要与原爆点有一定的距离。

(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在原子弹爆炸的过程中,选择卧倒并掩护的方案,确实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是,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当量仅为1.6万吨,冷战时期,人类制造出了更大当量的核武器,核爆炸后来进入到了百万吨当量的时代,那么,面对百万吨当量的核武器,选择卧倒并掩护的方案有用吗?一份报纸、一块布料的遮挡会不会减轻伤亡?
美国人在宣传卧倒并掩护的方案时,当时的核武器已经进入到百万吨当量的时代了,美国人认为一枚一百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发生爆炸时,其电离辐射的杀伤半径是2至3公里,处于原爆点3公里范围以内,死亡率是100%,在3公里以外,采取卧倒并掩护的方案,生存的概率会提高,待在室内,用报纸或者布料遮盖住自己,也许会幸免于难,而处于原爆点11公里以外的人们,如果及时卧倒并掩护,那么可能会经受一致二级烧伤,但并不会致命,如果站立着,或者寻找爆炸的闪光点,那么,很有可能死于三级烧伤,死亡率在50%。所以,即使是面对百万吨当量的核爆炸,在3公里以外,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依然可以提高生存率,并减轻伤害。

(美国人在1954年的一次核试验,当量达到了1100万吨。)
总之,在遇到核战争时,采取防护措施与不采取防护措施是有区别的,即使是处于原爆点3公里以内,也要采取防护措施,因为,当原子弹爆炸时,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处于原爆点3公里以内,如果这个时候还在寻找闪光点的来源,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原爆点3公里以内,那么,一切都不来及了,站立并寻找闪光点的来源是非常不可取的,发生核战争时,选择站立着,无论是否处于原爆点3公里以内,都会加大伤亡率,所以,假如遇到了核战争,旁边没有其它更好的防护掩体,只有河水或者下水道可以防护的话,那么,也应该毫不犹豫地跳进河水里或者下水道里,当跳进河水里以后,游泳技能较好的人,还应该潜入河水深处,当然,如果不会游泳,河水很深的话,则没有必要跳进河里了,应该及时潜入下水道中,如果既没有河,也没有下水道,并且也找不到其它的掩体,那就应该卧倒并让自己的身体尽量贴近地面。
本文作者:野史趣闻你知道(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