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与延津酸枣阁野史趣闻

2018-11-07 13:04:02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延津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酸枣县之称。据史料记载与其境内生长有大量的酸枣树有关。在延津县北9公里,石婆固镇之东岳庙旁,有大酸枣树一株,高数丈,其粗合抱不交。清《延津县志》载:“唐尉迟敬德奉命重修之役(即监造东岳庙工程),曾系马挂策(马鞭)其上。”后人便把这棵千年古树作为古迹保留下来。

伸出的树干即为传说中唐朝尉迟敬德挂鞭处

石文:唐鄂国公尉迟敬德挂鞭处

至明代东岳庙倒塌,大树枯死,而根侧却另发新株。当时有姚、高、陈三姓人等修围墙以护之,继而新株亦死。之后为保护树干,建一座长宽各八尺,高两丈余的方形阁楼(酸枣阁),阁楼向南留小门,东西山墙上部各有小窗一孔。阁内棚楼板,楼上北墙中嵌石碣一方,刻“挂鞭处”3字。楼下北墙亦嵌有石碣,镌明代吏部尚书李戴所撰《古酸枣记》。明代诗人越应扬题《酸枣遗踪》诗一首:“由来斯枣名斯邑,特地参天独而奇。一自司空垂笔后,孤标千载茂声驰。”诗的大意是:延津古代盛产酸枣,故此为邑名。唯独酸枣阁这里的酸枣树高参天,非常奇异。大司空曹操与关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随盟主袁绍驻酸枣,写《蒿里行》词,记述了此段历史。这个既是植物名又是地名的酸枣,名闻遐迩。

酸枣阁

窗体彩绘

酸枣树干位于阁之正中,宛如怪石壁立,虽屡遭刀砍斧削,胸围仍有1.92米,唯新株痕迹无存。1966年4月,修葺加固,并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据调查,阁前沙岗上原有酸枣林一片,其粗逾檀者有20余株。所结酸枣呈椭圆形,大于棘实三四倍,味酸甜,核为双仁。“大跃进”年代酸枣树被砍伐一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宛如怪石般的古酸枣树干

酸枣阁是代表延津县(古称酸枣县)渊源的历史性建筑之一,也见证了延津的悠久发展历程。

本文作者:有料新乡(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