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的一生最大败笔竟是他野史趣闻

2018-11-07 08:03:00

秦惠文王身为孝王之子,继承了秦孝王的遗志,广开言路,重用贤能。把秦国国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雄主!但是秦惠文王在继承者的选择上却是犯了一个小错误!

确立君威

嬴驷

嬴驷刚刚继位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自己新君登位,何以立威?而且六国早已对秦国虎视眈眈,早想欲除之而后快!这时候嬴驷急需迅速确立自己的君威。那商鞅之死就不算奇怪了!商鞅身为秦国军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虽然并无二心,可变法举措已经初见成效,各种制度也已经向正规渠道发展!而商鞅本人在秦国只得老百姓的拥戴,却并不能得到秦国贵族的支持。但是嬴驷需要贵族的支持啊!这是他身为君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商鞅作为秦国的二把手,总是让嬴驷觉得是自己施展拳脚的枷锁!干什么总是受商鞅的限制,因此嬴驷借助秦贵族的力量,将商鞅车裂。而贵族们发现商鞅虽然死了,但是他确立的对贵族权势的削减政策并没有废除!最后发现最大的赢家是嬴驷!贵族们被摆了一道!这就说明嬴驷心里很清楚,商鞅关于加强中央权力的集中政策是对的!商鞅一死,嬴驷才有自己的空间和能力来施展自己的心中报负!

重用贤能

张仪

有可能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嬴驷手下这么多牛逼的人物呢?司马错、樗里疾、张仪、公孙衍等,文臣武将,一应俱有!这还是归功于嬴驷本人的重用贤能的举措。

秦惠文王八年开始,嬴驷重用公孙衍等人连续对秦国的老邻居老对手魏国用兵,先后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全部地盘,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

后来又在张仪、司马错等人的建议下,灭蜀败楚、攻取义渠,不仅扩大了秦国的疆土,还在中间确立的先进立相分权的制度,对于君王的权力集中迈了一步。

继承人选择

秦武王

嬴驷一生英明,差点将秦国葬送在自己手上,错误就在这件事情上!

嬴驷有2个儿子,大儿子嬴荡(秦武王)和小儿子(嬴稷)。嬴荡从小算是在军营中长大,而且生的孔武有力,力气非常大!在军营中非常得将领们的拥戴,嬴驷也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早早就把他立为太子!

前311年,嬴荡继位。前307年,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就这样一代秦王去世了!这里就可以看出秦武王并不适合做君王!

这时候是非常危险的阶段!因为武王无子,这时候各方都想争得王位!最后确立了嬴稷做君王,也是一代明君。如果放到秦始皇的扶苏和胡亥之争,那就是相当的危险了!


总得来说,嬴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做出了许多前人无法达到的功绩!

历史吐槽!白话历史!欢迎各位关注!

本文作者:历史吐槽(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