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疯啦,为何提议大唐皇帝迁都南京?野史趣闻
李白作为诗仙,人们大多聚焦于他的诗歌和酒量,其实李白一生一直心痒痒想从政一展抱负,为此提出过一些政治主张。迁都南京就是李白的主张之一,他似乎对南京有种偏执的热爱,先后两次劝说唐肃宗兄弟将大唐都城迁到南京。
迁都南京的建议,是李白在757年提出的,当时也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为此,他还特意给皇帝上书一封,不过李白当时并无什么官职,所以他是借用了别人的名义,写了《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其中写道:“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将南京狠狠地吹捧一番。
大唐,在很多人心里是盛世,都城长安更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相比之下,当时还叫金陵的南京,却只是个破落被刻意打压的小城。李白是哪根筋打错了,想要从长安迁都金陵?
这要说到那段被说烂了的历史,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中,唐朝东西两个都城先后陷落,玄宗跑到了成都去避难。太子李享半道上去了灵武,在那里登基称帝成了唐肃宗。而此时的李白,则成了玄宗另一个儿子永王的下属。这个永王李璘,虽然是唐肃宗李享从小抚养大的,但是对李享当皇帝却不太服,加上被一些人挑拨,就成了叛逆。
李白跟着永王李璘,也就成了叛逆的一员。所以,在叛乱平定后李白被下了大狱。幸好不久被御史中丞宋若思、崔涣救了出来,李白就在宋若思门下成了幕僚。他这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就是以宋若思名义写的。但这是李白个人真实的主张。
其实,在投靠永王李璘时,李白就给李璘提过定都南京的建议。建议李璘以南京为根据地,先稳定江东再北上讨逆,谋取更大的收获。但是李璘当时没有听取李白的建议。这次,是李白第二次拿这个主意出来卖了。
这也不能全怪李白,他太喜欢金陵了,先后四次到金陵赖着不走,写了100多首歌咏金陵的诗歌,尤其是描述金陵城的六朝古迹,金陵也成为他笔下描写最多的城市。可见,李白对金陵有种偏执的热爱。
但是,李白忘了,在唐朝之前,定都金陵城的都是偏安的朝廷,东吴、东晋、宋朝、齐朝、梁朝、陈朝,哪个不是只拥有江南跨不出长江?李白还偏偏将这些都写进了这份奏表中,想以此为实例来说服皇帝。他忘了唐朝是一个兴起于北方,由北往南控制全国的政权。
以当时的形式,玄宗跑了,肃宗刚登基一年,北方沦陷区的人们都在盼着他组织军队收复失地呢?他要是再跑到南京避难,人心就散了,安禄山叛军就真的巩固江山,跟肃宗划江而治了。
这还不算,李白还在奏表中建议,干错玄宗常驻成都,肃宗常驻南京,将来有事也好相互照应。这傻兄弟不知道自己揭了肃宗李享的伤疤呢?李享本来就是先斩后奏,玄宗不得不承认他的帝位,李享恨不得立刻把玄宗接回来握在手里生的生乱,按李白的意思这不是另立中央两个山头嘛?
所以,李白次表一上,下场可向而知。肃宗勃然大怒,好在没有将他砍头,只是发配夜郎。不过,李白命大,很快又遇到了大赦天下他被释放了。
本文作者:凡尘往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