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说如果猪八戒生活在三国时期会是怎样?野史趣闻

2018-11-05 14:34:45

众所周知,八戒是明朝时期的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里的人物。硕大的猪头,两扇显眼的招风耳,大大的肚子永远暴露在阳光下,哦对了,还有一个猪鼻子呀。

这就是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我们亲切的二师兄,又嘴馋,又好色,贪小便宜还很爱偷懒。看到美食、美女是绝不会放下的,然而,一到做些苦力活立马不见他的踪影。倒也十分符合猪的形象。

不过,虽然猪八戒的小缺点有很多,但是依然是个好人、正义者的形象。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调戏美丽的嫦娥而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结果阴差阳错投了猪胎,嘴脸啊和猪相似,后来因为唐僧给他取了别名八戒,这才有了“猪八戒”的称号。

尽管如此,他依然法术高深,腾云驾雾,会变身,使用九齿钉耙打跑了许多妖怪。

不过说道西天取经这件事,大家可能立马说出唐僧这两个字。其实有历史资料记载,八戒才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第一位赴西域寻求佛法的僧人。“八戒”是他的法号,他正是三国时期的高僧朱士行。

他出家后刻苦钻研和讲解《小品般若》。正是因为下的功夫深,他感到这部经书中的译理不是很详尽。原因是当时做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减忽略了很多,讲解起来不仅词的意思不明白,又不连贯。

恰好,朱士行听说西域存有十分完备的《大品经》,便下定决心要前往西域寻找原本。公元二百六十年,朱士行从雍州,也就是当今的长安县西北处出发,穿过流沙到于阗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和田一带,果不其然,得到《大品经》梵本。

于是,朱士行就在留在于阗国抄写《大品经》梵本。公元二百八十二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他在于阗国抄写的《大品经》梵本的经本送回到洛阳。而他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终年八十岁。

朱士行,是三国时期第一个赴遥远的西域寻求佛法的僧人。其实不仅是八戒的名字有如此深的历史渊源,唐僧也是取自一位僧人的原型——唐代高僧玄奘。

玄奘是法相宗的创始人,唐僧是后来人们对他的俗称。“玄奘”是他的法号,“陈祎”即是他的俗名。而小说《西游记》里的唐僧这一艺术形象,原型正是僧人玄奘。

在当代社会里,影视比小说文本尤其是历史文献流传更广,被人们所了解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各类以小说《西游记》为创作脚本的影视作品的广为人知,也让八戒和唐僧这两个艺术形象普及开来。人们对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原型或者是相关人物的研究热度也更高些,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

原创作者:大鱼,严禁抄袭,抄袭必究

本文作者:最全国外儿童玩具(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