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故事新编野史趣闻
“和氏璧”的故事本来是2000多年前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和璞即著名的和氏璧。这四宝,都曾为工所失,而终为天下名器。其中最广为人知者莫过于和氏之璞。
当初,楚人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便手捧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却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玉往献,武王仍命玉工查看,玉工仍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已经无法进献,他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派人相询,卞和说:“我并非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辱。”文王乃命人剖璞见玉,终得稀世珍宝,遂命名为和氏壁。
以下是孙大午的改编:
却说卞和失去双脚,身心备受摧残。他手捧璞玉,在荆山下悲愤号哭。有一位国王路过,看他哭得可怜,上前询问原委,最后对他说:“先生的玉,确实是稀世珍宝,我愿意倾国倾城,求得宝玉。”“不,我的玉是无价之宝。”卞和执着地说。国王一听,哈哈大笑:“我明白了!这块玉已经一钱不值了!”弃之不复顾。
有人问:“何以见得?”国王说:“我是真正的国王,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比我出价更高。因为我不但是识玉重玉之人,而且肯倾其所有。他不敢卖,只能证明这块玉毫无价值了。无论它是真玉还是假玉,它的身价都已经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价之宝,也就是昂贵到了尽头的东西,昂贵到尽头,也就失去了任何价值。换句话说,高贵到极点,也就低贱到了极点。这个人,毫无识见,不过是一个不知死活的刖足鬼!”
这个故事说得已经不是和氏璧了。故事里的卞和,原型是郎五庄的一个小媳妇。
郎五庄有一个性情刚烈的小媳妇,因为丈夫出了轨,她赌气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后来来到大午集团上班,工作得不错。有一天,孙大午夫妇设家宴款待她,劝她宽容自己的丈夫,看开一些,看远一些。但这个小媳妇喝了点酒,情绪失控,嚷道:“我容不下!别看你孙大午有钱,你给我一百万我都不会跟你上床!”孙大午失笑,不再解劝。
“那么你究竟有没有向她表示过什么?”朋友问。
“没有。这个人很有能力,我本来很赏识她,想培养她,可是一旦她在饭桌上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忽然觉得恶心。因为她已经无比高贵,高贵到下贱的地步了。我想,就是我真向她表示什么,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我。事实上,真有人要跟她乱来,没准是她的造化,一旦看破了这一层,她还是能有所作为的。你看那些胆识超群、心胸豁达的女人,常常是趟过了男人河的女人。”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什么时候都不可背离。你看古代的妇女,无论地位多么尊贵,都自称‘贱妾’,那些高官,则自称‘卑职’‘在下’,就连皇帝,都自称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缺德的人,这叫作守基抱本,高贵自成。背离了根本,高到没有了根基,风一吹就会倒,绝对不堪大用。贵不认贱者,必定是人人得而辱之,没有人会同情这样的人。”
故事的结局是:妻成妾,贵变贱。这个小媳妇很爱她丈夫,舍不得她丈夫,但还是和她的丈夫离了婚,她的丈夫和原来的情人结了婚,小媳妇转身变成了前夫的情人。为了让前夫回家一次,她要想方设法讨好前夫的妻子。
本文作者:大午文化传播(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