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开国君主、俺们赤峰名人耶律阿保机那方面也灰常厉害野史趣闻
辽上京遗址效果图
辽王朝建立时,分散游牧于漠北的草原诸部比较弱小,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东部渤海、高丽也已大大衰落。中原地区朱温取代唐朝建立了后梁,但河东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一直与之对抗,政局不稳。于是,阿保机便借机加紧向周边用兵,不断拓展疆土,吞并奚族,征服渤海国,改变渤海故地为东丹国,册封皇太子为东丹王,管理渤海事物。向南夺取了燕云一些地区,对西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尽取西疆诸部。原来地少人稀、避居山林的弱小民族,终于崛起为北方霸主,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左: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 右:辽道宗哀册文中的契丹小字
连年的对外征伐,俘虏了大量的人口、牲畜和财富,辽王朝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控制的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有效地统治新征服的游牧民,巩固新建政权,阿保机对契丹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太祖二十部”。
辽鸡冠壶
而阿保机对汉人的安置问题非常重视,这一点为辽代历代皇帝所继承,使辽王朝受益匪浅。阿保机采纳汉族士人的建议,为安置汉人,建城镇,分市里,使汉人继续充实农业生产,这样,不但使汉人得到了妥善安置,而且为契丹社会增添了新的经济、文化内容。时值中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乱之苦,中原百姓纷纷逃往草原,阿保机迅速壮大。
辽道宗哀册
918年,阿保机命汉人康默记在西楼之地建都城,即后来的上京。上京虽坐落在契丹人活动的中心,却是一座兼具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特色的城市,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为契丹人主要居住地,南城为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皇都这一设计特色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阿保机对不同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态度。
政权的建立和大批的汉人、渤海人进入草原中心地区,使辽王朝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固有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阿保机在建国过程中及建国后,不断制定一些新制度,新举措。
辽天朝万岁银币(辽上京遗址博物馆藏)
阿保机与一些契丹贵族人士多通晓汉文,重视吸收中原王朝的治国经验、教训、学习汉文化。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游牧经济和草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契丹人固有的勇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郎君行记》汉文、契丹文对译
为了便于草原游牧文化和政令的推行,为了提高契丹民族的文化素养,他命人参照汉文制定了契丹大字,颁布推行。此后,因用大字去大字记录契丹语有种种不便,又令皇弟迭剌参照回鹘字创制了契丹小字,小字为拼音文字,成为与汉字和契丹大字并行的辽朝官方、民间通用文字,对契丹和辽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耶律阿保机,作为少数民族首领,戎马一生,开疆拓土,创立辽王朝,他励精图治,建皇都,创制度,行礼仪,制文字,奠定了辽王朝二百多年的基业。其丰功伟绩千百年来深深感召着后人。
达斡尔族人民
本文作者:文化赤峰(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