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年轻有为,为何吊死煤山成悲剧野史趣闻
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虽然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是最终却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其终年三十三岁。大明朝崇祯吊死煤山另世人惋惜,都说崇祯皇帝原来可以不用死,但他为何不抓住机会?这个皇帝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 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皇帝;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在研究崇祯皇帝为什么失败,显然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崇祯帝自缢前的话语可以看出,崇祯帝主要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朝臣,其实如果没有统治者的决策不善,朝臣还是无能无力左右国家前途命运的。
明思宗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最终自缢殉国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世众人。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崇祯帝自缢身亡的地方究竟是哪里,根据明史的记载,崇祯帝最后在走投无路之时,最后在清晨离开了紫禁城,和宦官一同登上万岁山,面对着万顷河山痛不欲绝,最终在寿皇亭中的一颗大槐树下自缢身亡。因而可以说崇祯帝自缢之处就是煤山的寿皇亭,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出历史遗迹,仅供后人观光吊唁。
大槐树
崇祯帝一反前几朝皇帝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得伤害广大群众。
寿皇亭
老天爷曾经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第一次,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形势瞬息万变。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李明睿开小会,研究应急方案,李明睿的意见是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
闯王李自成
一般迁都是敏感话题,所以大臣都相互推脱,就是没人提南迁,一时间材料纷飞,会议不断,轰轰烈烈,就是没有结果。这样一折腾,一个多月就过去了,形势更加凶险,北京城连只苍蝇都飞不出。
李自成在西安的行宫
第二次机会, 李自成本是个在政府招待所出苦力的粗人,并不具备政治家的博大胸襟,三月十七日都打到今复兴门一带了,他居然在次日上午给崇祯写信,要求和谈,并且要价不高:割让西北一带给他,西北实行高度自治,不向中央报告工作; 中央拨付100万银两慰问金给他,他替政府打击敌对势力,包括虎视眈眈的东北满人集团。傻子都知道这桩买卖不赖,况且别无选择,但是割地赔款这顶政治帽子太大了,没人敢碰。李自成凭空送的大礼,根本不在明王朝最后一次最高国务会议的议题之内。
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岂容贻误。僵化的思想、狭隘的私利,导演了崇祯皇帝君臣极不负责任的议事秀,空留千古憾事。
本文作者:笑熬浆糊拎壶冲666(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