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居正(45)赵高大决战野史趣闻

2018-11-04 17:03:29

高拱报复徐阶的同时,又在内阁中掀起了激烈的争斗。

当时的内阁五人,首辅李春芳和次辅陈以勤都是忠厚的老好人,张居正资历最浅,因此斗争的爆发,便在赵贞吉和高拱之间展开了。

这两人都是才志双高,气度却又都不够恢弘,彼此意见很大。高拱掌管着吏部,赵贞吉则把持着都察院。两边的党羽,都投入激烈的相互弹劾之中。赵贞吉在年龄和资历上略胜高拱,但从个人能力和职权大小来说,则是高拱完胜赵贞吉。因此双方的斗争渐渐分出了胜败。

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在高赵斗得张牙舞爪时,张居正的房师——次辅陈以勤却先辞职了。

这个老好人实在受不了,高拱是自己的老同事,赵贞吉是自己的老乡,在他看来,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无理可说,又无法可想。不如干脆走了吧,把权位留给你们爱争的人!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陈以勤辞职退休。

(陈以勤)

老好人受不了走了,剩下的还在斗。失去了房师,另一位老好人首辅李春芳更是束手束脚。张居正在这斗争中也并未参合。

到隆庆四年十月,“赵高”的决战终于来临。

事件起因,是高拱提议,对于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也就是担任监察任务的言官们,进行一次临时京察。这种考察,应该由吏部和都察院来一起举行,于是考察就成为吏部尚书高拱和都察院老大赵贞吉勾心斗角的战场。

高拱试图通过这种考察,把赵贞吉的党羽来一个一网打尽;而赵贞吉一面上疏给皇帝劝阻这种做法,另一方面则还以颜色,要通过这种考察,把高拱的一派全部驱逐。

这样,主持考察的两家老大,形成了互相釜底抽薪的僵局,有点像冷战时苏美两国同时捏着核武器威胁要轰炸对方的架势。

当然,核武器最终是扔不下去的。经过调解,两派的人员一律保留。但高拱的手段更狠,虽然赵贞吉的手下没有丢官,他却借机把其他的一些政敌给赶走了,比如说御史王圻、大理少卿魏时亮、大理寺右丞耿定向、广东巡抚右佥都御史吴时来等。这样,高拱取得了实际上的优势,朝中斗争的天平倾斜得更加厉害了。

(吴时来)

很快,兵强马壮的高拱一党,向渐渐孤立的赵贞吉再次大举进攻。高拱手下的言官韩楫出马,弹劾赵贞吉才能平庸,作风蛮横,在刚刚结束的考察工作中偏袒自己的党羽!赵贞吉差点气歪了鼻子。

在官场上颠仆了大半辈子的老前辈,到如今终于明白了,自己是搞不过高拱这小子的,别再留恋权位了。于是在十一月,赵贞吉上书辞职。辞职书里,他很辛辣地把高拱讽刺了一顿:

“我确实太昏庸了!我自从掌管都察院以来,仅仅在不久前这次考察里面和高拱冲突了一次。而在之前大半年时间里,我面对某些人种种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的行为,装聋作哑,没有及时斗争,实在是玩忽职守!我离职之后,如果还让高拱留在内阁,希望不要让他再兼任吏部尚书,以免权力过大,危害国家!”

这封奏章的内容,其实还是很靠谱的。当年曾两次顶撞严嵩,后来又和高拱斗了大半年的赵贞吉,毕竟不是一个只会发脾气的老官僚。然而限制高拱权力的这奏章,当然不会得到隆庆皇帝的批准。在隆庆看来,赵老师虽然也值得尊敬,却不如高老师贴心。

斗遍内阁的赵贞吉,被高拱请下了课。隆庆皇帝又把自己的第四位老师,时任礼部尚书的殷士儋提拔进入内阁。

这并不符合高拱的心意,因为高拱想要的是听话的阁僚,而殷士儋性情倔强,不比赵贞吉更好对付。不过,只好先这样了。

在这次斗争中,张居正的感情立场,或许更偏向高拱。毕竟从志向才能上,他是认可高拱的,而倚老卖老乱发脾气的赵贞吉,他也有些讨厌。然而另一方面,就在高赵决战的考察事件里,被高拱借机整掉的那些官员中,有他的战友吴时来(徐阶打严嵩时候的敢死队),有自己的朋友耿定向。看着熟人们一个个被高拱干掉,张居正隐隐有了一丝寒意。

先让你得志吧,高拱。现在的内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支撑。我的肩膀还稍有些稚嫩。只要能为国出力,我并不介意暂时给你打下手。

当然,只是暂时。

从高拱的角度来看,对于张居正的感情,也是相当复杂。

他对张居正的才能、气度和志向,都非常认可。但是张居正毕竟是徐阶的门生。嘉靖四十五年那个夜晚的遗诏,让他难以释怀。所以对这个才能仅次于自己(高拱自认为)的人,高拱必须防备。

不过,高拱虽然要夺权,却也要做事。从这一点上,他和徐阶是一样的。要做事,就需要有才能的人。既然张居正本人对我表示了善意,我也就接受这善意,让他帮我一起振兴大明吧。

张居正的最厉害之处,在他善于和人处关系。既不锋芒毕露得罪人,也不阿谀奉承去讨好。无论对待谁,都是堂堂正正,有一说一。这样,反而让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光明磊落。无论在徐阶和严嵩的斗争中,还是在高拱揽权的斗争中,他虽然是有立场的人,却能在对峙各方中间来去自由,不受到任何一方的牵连,这无疑是极大的本领。

话说张居正(44)徐老师惨遭报复

话说张居正(43)张居正为何没有阻止高珙重新上台?

话说张居正(42)邵大侠重引高珙

怪物大学》中最可爱的正义使者竟是她

本文作者:天外村药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