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历史,只服清朝改《明史》,幸好洛阳出土圹志给李自成洗白了野史趣闻
关于洛阳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说说明末农民起义时期的事儿。故事说的是李自成攻陷洛阳把福王吃了!到底有没有吃,你说了也不算,我说了也不算,福王的圹志说了算!

河洛故事
被野史描绘得有声有色:话说福王被捉后,李自成当众斥责福王朱常洵:“你贵为亲王,富甲天下!却不知道爱惜百姓,让百姓忍受疾苦,活该你有今日”命左右把他拉下去,打得血肉横飞之后,再一刀袅首,将头颅示众。至于那肥肥的躯体,李自成也充分利用,剔去毛发,拔掉指甲,又杀掉几只鹿,放在一起炖了几大锅,摆酒开宴,名叫“福禄宴”。
大家一起吃火锅

吃火锅

抓住福王了
这个可是我们河洛地区流传最广的一个民间故事。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并非如此,福王的儿子给他写的墓志铭“圹(kuang)志”在孟津县麻屯乡出土了。现藏孟津县文管会。志高、广各79厘米,厚10厘米,楷书,21行,满行25字。四边线刻飞龙纹,撰文者为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盖为盝顶,篆书“大明福忠王圹志”。

福王的圹志
圹志:就是墓志。明朝制度规定:五品以上许用碑,六品以下许用圹志。感觉这个福王品级要高于六品吧,感觉怪怪的!福王朱常洵,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皇三子,思宗崇祯帝朱由检之叔父,南明第二代皇帝福王朱由崧之父。福王朱常洵因其母郑贵妃得宠于神宗,因子以母贵的原因,朱常洵封藩洛阳“享有大国,著声藩辅”,地位十分显赫。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到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被攻克洛阳的李自成造反军抓获处死,封国洛阳达27年之久。福王朱常洵圹志文字虽少,但记述了其生卒、册封、就藩,及李自成攻克豫西重镇洛阳的具体日期,具有重要的补史纠史价值。
福王朱常洵的生卒圹志则明确写道:朱常洵“大明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生…大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遂死难焉,王享年五十六岁”。福王朱常洵的册封,就藩时间圹志详载“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册封福王;四十二年三月一十四日之国河南河南府”。


明崇祯十三年冬,李自成连陷永宁(今洛宁)、宜阳。次年正月,攻陷洛阳,福王藏匿在迎恩寺内。朱由崧逃跑,朱常洵被搜出捉拿。第二天,在城西周公庙内,由李自成主持处死。同时处决的还有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知府亢孟桧等。
然而从福王朱常洵圹志“祭葬从优,一切丧礼视诸藩倍”,及以“大明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日,葬邙山之原”。到《明史》本传载福王被杀后,“两承奉伏尸哭,贼摔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桐棺一寸,载以断车……”


被清朝改的不像样了
圹志和《明史》相对照,问题就来了,福王被义军杀害后,尸体仍存,所谓“福鹿宴”是清朝统治者对李自成义军的诬蔑。毕竟这个明史修了近百年!满清篡改明朝的历史,究竟差了多少,我们也不知道,单单从一个洛阳福王的福禄宴就知道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的历史事件抹黑,篡改是不遗余力的!
本文作者:行者视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