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史看今势:清朝败落温水煮青蛙故事如何影响着今人的思绪和行为野史趣闻

2018-11-04 16:30:42

对于统治了中国几百年的清王朝而言,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观点。一是认为清王朝的统治,特别是清朝后期的腐败、战败、割地赔款导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混乱和人民的困难而义愤填膺、咬牙切齿。二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依旧沉迷在清宫剧的情情爱爱、争争夺夺的胡编乱造里不能自拔,从《独步天下》、《步步惊心》、《宫锁心玉》到《甄嬛传》、《还珠格格》、《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

我们就奇了怪了,哪来的这么多故事、秘史、戏说?如果仅仅是为了迎合某些观众的口味,那么真正的历史会告诉我们怎样的故事呢?

简单地说,清朝的败亡会有几种观点的阐述。一是康熙的闭关锁国,人家在搞工业革命,我们在搞百叟宴,人家在搞蒸汽机我们在歌颂十全老人。二是乾隆的江南游、私服游,各种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三就是道光慈禧等人的卖国求荣,贪得无厌。

历史其实是一本客观的,无言的书,我们只有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才能发现其中的脉络,才能对今人有所启发。

我们提出一个观点:至少在前期,清朝统治者是开明的,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者,虽然要求百姓剃头留辫子,和汉族文化格格不入,但如果仅仅看到这些代表了落后其实也是不客观的。

清朝统治者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汉族的文化是一个比满族更先进的文化。儿时起就必须要拜一位汉族的老师,学习儒家思想、孝善文化、学习汉字、汉族礼仪等。更不要说什么修明史、统一中国、打败葛尔丹等有史有据的事件了。同时我们应该理解,作为少数民族,保留一些自己民族的习俗甚至是血统也是有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的。

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其实换谁都一样,这个锅全扔过去谁来背呢?

其实清朝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一样,都逃脱不了灭亡,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王朝的建立也灭亡并不稀奇。

从大时代的角度来看看清朝为什么败亡。中国太大,相比周边小国而言,这个庞然大物天生就有碾压之势,作为统治者的优越感油然而生,称对方为蛮夷、所谓大国来朝的内心膨胀让整个国家都显得浮躁。

其次还是眼界和信息的局限性。近代工业革命诞生在西方,从东方到西方隔了半个地球,近邻的日本出于海岛国家,虽然也被各种欺凌,但毕竟信息有,能接触到新的事物。闭关锁国几百年后依然选择开放。而中国虽然也有各种商人、僧侣、工匠等来到中国,但内心的优越感使得统治者得出一个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没有考虑过对方的技术和才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结论。

所谓的温水煮青蛙其本质就是内心中强烈的优越感而蒙蔽了我们的双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只愿意去看清宫剧的爱恨情仇,缠绵悱恻,甚至觉得那就是正史,感叹于阿哥格格们的情感纠缠,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温吞水?

有人说,言重了。当今的信息社会,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爱看也不过是消遣,不用上纲上线。诚然。放眼社会,很多人很多企业,身处大变革的时代,然后包着一颗内心拒绝改变的心态,故步自封。如果真说清朝的败落给今人的教训和启示,那就是要有一颗善于学习、包容、自省、开放的心胸和气度。

本文作者:故史今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