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倚重的虎将花云为何会成陈友谅的阶下囚?刘伯温的漏算?野史趣闻
话说元末枭雄陈友谅和朱元璋进行“窝里斗”以来,陈友谅负多胜少,
1360年(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杀手傀儡皇帝徐寿辉,自称汉王。
接下来便是再找朱元璋算账的时候了。于是乎,陈友谅决定再向池州行。是啊,要想攻打或是拿下朱元璋的革命根据地集庆,就必须拿下池州这个军事要地。
朱元璋为了守住池州,把正从浙江前线奋战的常遇春抽调过来协助徐达守池州。朱元璋手下最勇猛的两员虎将齐聚池州,可见朱元璋对陈友谅的重视程度,可见池州的分量。
饶是如此,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又请刘基献破敌之策。是啊,刘基接连妙计成功后,已牢牢坐稳了第一谋士的位置。刘基此时只说了八个字:分兵拒之,出奇制胜。
朱元璋很快就将战略部署传达给了池州城里的徐达和常遇春。而徐达和常遇春也没有令朱元璋失望,他们很快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事先进行了布防,并且在城外的九华山(今安徽采石矶风景区东部,当涂县境内)分兵,做好了埋伏。最后,静候陈友谅的到来。
结果可想而知了。陈友谅来攻池州,被城内的徐达和城外的常遇春前后一夹击,又是一败涂地。陈友谅虽然在部将的保护下顺利突出重围,但这一仗战死了万余人,还有三千兵马成了俘虏。用一句话可以形容陈友谅此时的心情:旧仇未报,又添新恨。
好在陈友谅并不灰心,他很快整顿人马,和朱元璋继续上演PK战。
这一次,陈友谅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让朱元璋尝尝失败是什么滋味。为此,他来了个两步走。第一步:丢烟幕弹。陈友谅派出使者带着“厚礼”前往集庆去“赔礼”,无非是表达两
层意思:一是池州争夺战纯属是误会战;二是呼吁双方重新回到和平的政治轨道上来,搁浅争议,和平共处。
对此,心知肚明的朱元璋要使者转达他的两层意思:一是对双方的误会战深表遗憾和内疚;二是和平共处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
使者走后,朱元璋马上给池州的徐达和常遇春下了这样一道命令:赶紧修城筑垒,加紧招兵练兵,接下来又要上演池城保卫战了。
对此,常遇春道:“陈友谅不是被打得一败涂地吗?我看他是不敢这么快再来吧!”而徐达是个稳重之人,还是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准备着。乍一看,陈友谅丢的烟幕弹非但不成功,反而有打草惊蛇之嫌。但事实上,这只是陈友谅故意扔下的烟幕弹,实乃“投石问路”之举,只要分散朱元璋的精神和注意力就达到了目标,而接下来才是他亮剑的时候。于是乎,陈友谅马上上演第二步走:亮剑。大举进攻太平。按常理要进攻太平,就必须先拿下他的保护伞——池州。但陈友谅决定绕过池州,进攻太平,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思想。你们总以为我要么不出兵,一出兵必然会是对池州动手。我现在来个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绕过池州去攻太平,一来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二来可以博得出手不凡的美誉。
太平是朱元璋当年从和州渡江之后所占领的第一座城池。也正是有这个落脚点,朱元璋接下来才接连攻下了采石矶和集庆等地,从而完成了“诸侯”梦,地理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然而,因为太平外围有池城、铜陵、芜州等城,因此,朱元璋一方面在战术上重视对手,派了他的义子朱文逊、“黑先锋”花云、太平府知府许瑗、枢密院院判王鼎等重将把守太平。但另一方面在战略上却蔑视对手,安排守太平城的兵力只有五千余人。或许在朱元璋的眼里,兵贵于精,而不在于多,有五千兵力足矣。
然而,陈友谅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你太平既然防守空虚,我就要见缝插针,专攻你的薄弱之处。结果可想而知,当陈友谅的大军从天而降直抵太平时,太平城几乎没有什么防备,朱文逊和花云等四大天王只好仓皇应战。幸亏四大天王也不是浪得虚名的,特别是花云,这个黑先锋曾是朱元璋出兵打仗的不二先锋,可以用战功赫赫来形容。直到常遇春到来后,才夺了他第一先锋的交椅。此时虽然兵马少,但在他的带领下,防守起来一点也不含糊。他凭着有利地形,接连打退了陈友谅的进攻,硬是连守了三天,确保太平安然无恙。
这一次陈友谅带了十万精兵,武器装备也是最先进的。此时居然攻不破仅五千人把守的小小太平城,这不得不令陈友谅大为光火。于是,他亲自来到了太平城外,苦思破敌之策。思来想去,搜肠刮肚,居然想不出良策来,陈友谅不由郁闷至极,心里叹道:这个朱元璋莫非有神助,当年那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陈友谅到哪里去了呢?
这时,天气闷热,再加上心头急,额头的汗水如雨般渗出来。再看地下时,树荫下的泥土渗出水渍来。陈友谅突然想起了什么,嘴里喃喃叫道:天助我也。
他立即叫士兵们停止猛攻,全部就地进行休息。直到第二天晚上,陈友谅突然召集手下士兵,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家都隐藏于树林之下,准备避雨,大雨过后准备攻城!”陈友谅说完这句话,天空突然传来几道响雷,然后便是倾盆大雨滚落下来。那雨越下越大,很快便泛滥成灾。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雨一直下,第二天才停歇;雨一直下,洪水早已泛滥成灾。雨一直下,陈友谅也没有停歇,从他的大本营连夜调来了他的战舰。雨一直下,战船随着暴涨的洪水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太平城下。雨一直下,水涨船高,战舰很快可以和太平城试比高了。
雨终于不下了,陈家军却下了。他们顺着巨舰下到太平城已如履平地。就这样,陈家军很快就进入了太平城。接下来毫无悬念,通报结果就行了,太平城失守,朱文逊、许瑗和王鼎三人带着五千朱军全部战死,唯一的幸存者花云也成了阶下囚。
陈友谅爱惜花云是个人才,对他进行了劝降,但无论陈友谅怎么甜言蜜语,花云只有一句话:头可断,血可流,忠臣不事两主。最后没办法,陈友谅只好把他绑在旗杆上,给他进行了隆重的“箭羽葬”。
本文作者:飘雪楼主的历史课(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