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战场首秀惨遭失败,羞愤难当跳水自杀,被左宗棠骂醒野史趣闻

2018-11-04 09:39:37

就在曾国藩忙着练兵的同时,全国局势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先是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定都天京,接着又分别派兵北伐和西征。

北伐这一路受挫后苦苦坚守待援(后来全军覆没),相比之下,西征的局势却是冰火两重天。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指挥的西征,一路气势如虹:

太平军溯江而上,重新占据了先前放弃的安庆、九江、武昌,安徽巡抚江忠源、湖广总督吴文镕先后兵败自杀。

接着太平军石祥祯部杀入湖南,连克岳州、湘阴,兵锋直指长沙。

军情紧急,练兵初成的曾国藩,必须要马上出师迎敌了。

文人都喜欢吟诗作赋,出师打仗这么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当然少不了要写一篇雄文,也好留给后世传诵纪念。

这不,曾国藩就兴致勃勃地发表了著名的《讨粤匪檄》。

纵观全文,文采飞扬,气势恢弘,雄壮豪迈,完全把先前太平天国发表的几篇讨清檄文给比下去了,一时间文人名士赞不绝口。

曾国藩心里美滋滋的,就像是打了个大胜仗一样。

不过,他很快就会领教,指挥打仗要比写文章复杂多了。

湘军大张旗鼓地举办了出师仪式后,全军开拔向岳州进发。

不久探马来报,岳州城内的太平军竟然不战而退,全跑了!

湘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岳州城,这让曾国藩非常高兴:

长毛望风而逃,我湘军旗开得胜,真是个好兆头啊!

看来,曾国藩在战场上还真是个菜鸟级的新秀,完全不知深浅。

三更时分,埋伏在城内的几百太平军四处放火,趁乱杀死守门兵勇,打开城门。

早已埋伏多时的两万多太平军,趁机杀进岳州。城内湘军猝不及防,纷纷败逃。

从梦中惊醒过来的曾国藩,在卫兵的保护下仓皇逃出城,幸好有洞庭湖上的湘军水师接应,一路狼狈逃往长沙。

首战大败,曾国藩一想到即将面对长沙官员们那些嘲讽的面孔,都不好意思进城了,于是就在城外扎营。

清点人数,折损五百多,曾国藩这才领教到太平军的狡诈善战。

吃一暂长一智,我曾国藩一定要跟你们长毛一决雌雄!

不久,部下得到情报(其实是对方放的烟雾弹):

离长沙六十里左右的水陆要冲靖港,只有五百多名太平军把守,若能趁机夺取,太平军将首尾不顾。

曾国藩求胜心切,于是临时改变了刚制定的全力进攻湘潭敌军的部署,决定自己先分兵袭取靖港,其余部队按原计划攻打湘潭,等自己夺取了靖港,再回师围攻湘潭。

曾国藩领着五千湘军一路奔袭,心里还暗暗较劲:

这次我也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杀他个措手不及,我曾国藩也是深谙兵法的!

可等大军杀到靖港,却不见一个太平军人影。

大事不妙,又中计了!

曾国藩猛拍大腿,赶紧下令部下按秩序撤退。

可一切都迟了,只听一声炮响,埋伏在附近山上的太平军,一齐摇旗呐喊,漫山遍野地冲杀下来。

湘军哪见过这阵势,刚一接仗就纷纷溃退。

站在江边的曾国藩,无比悲哀地看着自己的湘军抱头鼠窜,像退潮一样漫堤而来。

这些可都是我精挑细选的将士啊,平日操练有板有眼,怎么现在遇到一点困难就大乱阵脚,溃不成军?

想到这里,脸上挂不住的曾国藩怒火中烧。

他一把扯过帅旗,插在身旁,仗剑而立,大声呵斥溃逃的部下:

有过此旗者,立斩不赦!

记得《三国演义》中,曹操每逢部下后逃之时,经常采用这一狠招,而且好像有时效果还不错,不知道曾国藩是不是从曹操那儿学来的。

可这一次,他又傻眼了。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虽然曾国藩狠心捅了几个从他身边跑过的兵勇,但溃兵们随即都绕过帅旗,照逃不误,连滚带爬涌向江边的战船。

看到这般情景,他一脸颓然,感到非常的无助。

眼看敌军即将杀到,卫兵们赶忙架起发呆的曾国藩跳上战船,拼命往上游长沙划去。

太平军的喊杀声渐渐远去,曾国藩终于脱离了险境。

可他心里却五味杂陈:

想想看,我辛辛苦苦练兵一年,期望建不世之功,然而出师以来却两战两败,湘军如此不堪一击,让我有何面目去见父老乡亲?

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庸官们,肯定会幸灾乐祸,肆意嘲笑我吧?

可怜我那《讨粤匪檄》大夸海口,竟然也会成为后世的笑柄!

一股强烈的挫败感涌向心头,曾国藩羞愤难当,巨大的失望演变成绝望,心一横,纵身跳向江中……

写到这里,顺便插几句题外话。

首先,失败不可怕,失望也很正常,但一旦绝望就很要命了。

想想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刚出师时也曾那么狼狈不堪,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失败,又有什么好绝望的呢?

其次,正式工作前,一定要争取多实习。

曾国藩作为一名战场上的菜鸟,缺乏实战经验,打败仗再正常不过了。

第三,做人不能死要面子,否则面子会害死自己。

和所有电影电视剧一样,主角不可能一开场就挂掉的,不然后面就没好戏看了。

曾国藩刚一跳水,卫兵们赶忙跳下去,七手八脚把他捞起来,刚好还没断气。

他好半天才苏醒过来,呆呆躺在船舱里,叹了一句:

唉,还不如死了好,一了百了。

曾国藩自杀的念头并未断绝,于是默默拿出纸笔,先给咸丰帝写遗折,再给家人写遗书。

刚写完,卫兵来报,左宗棠来访。

这左宗棠之前当张亮基的师爷,接着又继续当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师爷,照样主持大局,威风八面,牛人啊!

他近来在长沙跟曾国藩有过几次交道,两人脾气性格虽不怎么相合,但还算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嘛。

左宗棠看到曾国藩的遗书,又从卫兵那里听说他刚跳江自杀未遂,对他的心思和情绪已猜出八九分。

略一寻思,左宗棠决定对他进行综合心理治疗。

先来一剂猛药刺激一下:

“你堂堂湘军统帅,稍一受挫,就想不开要自尽,跟懦弱愚昧的村妇何异?

“你若自尽,一来愧对皇上的厚恩,朝廷的重托,是为不忠;

“二来愧对令祖令尊的家训和期待,让老父伤心,是为不孝;

“三来愧对前来投奔你的一万多湘勇,你对他们的前程和命运撒手不管,是为不仁;

“四来愧对倾力相助的众多好友,是为不义。

“你平时常以圣人之行自勉,今日一死,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

左宗棠的这番痛斥,字字如利箭,刺得曾国藩阵阵心惊,汗流浃背,脸色也从面如死灰,变得一阵白一阵红,显然是又恼又羞,惭愧不已。

估摸着曾国藩内心自责的火候差不多了,左宗棠接着又好言相慰: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昔日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屡战屡败,最后垓下一战,项羽自刎。

“诸葛亮初辅刘备,弃新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最后才鼎足三分。

“以吾之愚见,今日靖港之败,安得不是日后大胜的前奏?此刻溃不成军的湘勇,今后或许就是灭洪杨、克江宁的雄师!”

先激将,后激励,左宗棠的这番话,完全达到了心理学大师的水准,治疗效果也堪称完美——

曾国藩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紧紧握住左宗棠的双手:

国藩一时糊涂,险些做下贻笑万世的蠢事,幸得兄台点拨,茅塞顿开啊!

两人正在说话间,一名部将猛地推门而入:

大帅!湘潭捷报!湘军水陆大胜!

曾国藩一把抢过捷报信,双手哆嗦地捧着,读了一遍又一遍。

原来,在曾国藩这边溃败的同时,另一路湘军在塔齐布和彭玉麟等将领的指挥下,大败太平军,夺回了湘潭。

这是湘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太平军西征以来首次重大失利。

很少听到好消息的咸丰帝,收到湘潭大捷的奏报后,乐不可支,嘉奖起来也格外大方:

除巡抚(相当于省长)外,湖南所有文武官员,都可由曾国藩视军务需要随时调遣。

圣旨一下,湖南文武官员立即见风使舵。

之前备受嘲讽冷落的曾国藩,一下子成了官场上讨好巴结的香饽饽。

前来拜访套近乎的,送礼的,络绎不绝。

前倨后恭,世态炎凉,让曾国藩感慨良多:

罢了,咱犯不着跟这些趋炎附势之辈赌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备注:本文节选自风华长歌原创的《说晚清 道民国》一书。

本文作者:风华长歌趣说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