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之六:齐王之死(2)野史趣闻

张翰和顾荣都担心灾祸牵连到自己。张翰因为秋风吹起而见物思情,很怀念江南的菰荣、莼羹、鲈鱼鲙,叹息道:“人生贵在自己高兴而已,富贵有什么用!”
当即便辞职离去。顾荣则故意整天喝酒,不管府里的事,司马冏心腹葛旗认为他玩忽职守,便请司马冏将顾荣降级为中书侍郎。
颍川处士庾衮听说司马冏长期不上朝,叹道:“晋室将会很惨,只怕祸乱很快就要兴起了!”便带着妻子逃进林虑山中。
谋臣王豹给司马冏写信道:“自从皇上即位以来,任宰相的大臣,没有一位得到善终。这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并非他们都不是好人。今天明公克平祸乱,安定国家后,却又重蹈覆车之轨,这样却还希望长久生存下去,难道不是很困难的事!现在河间王根基在关中,成都王盘桓在旧日的魏国,新野王则在江汉一带得势。这三王各以方刚强盛的年华,手持重兵,占据要害的地方。而明公以首倡勤王无人可比的功劳,带着震主的威权,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亢龙有悔,退则据于荆棘之中,希望以此求安,我担心这不见得是有福的事。”
因而请求司马冏尽数遣散在京的王侯,让他们各回到自己的藩国,依照当年周公和召公的办法,用成都王为北州伯,治邺都;司马冏自己为南州伯,治宛城;以黄河为界,各自统帅一些王侯,共同辅佐天子。
长沙王司马乂见到王豹的信件,跟司马冏说:“这小子离间我们宗室骨肉,殿下应该用铜锤把他打杀了!”
司马冏于是上奏说王豹在内乱进谗言,在外离间宗室,想让诸王互相猜疑,实为不忠不义,请将他以鞭杀处死。
王豹临死时说:“请把我的头颅悬挂在大司马府第门上,我要亲眼见到外兵前来攻打齐王!”
司马冏因为司马颙原本依附司马伦,心里经常暗恨他。梁州刺史皇甫商和司马颙的谋臣李含矛盾很深。
司马冏专权后,征召李含进京为翊军校尉。李含也和右司马赵骧有嫌隙,司马颙起兵勤王前又曾劝司马颙杀了当时响应司马冏的夏侯奭。
赵骧那时已投到司马冏门下,皇甫商也在京师帮司马冏参议军事,夏侯奭的兄长也在司马冏府上办事。
由于这些原因,李含在朝廷当差,总是提心吊胆,于是便找了个日子,单马驰往长安投奔司马颙。
司马颙见到李含回来,大吃一惊道:“爱卿为何又回来了?”李含骗他说:“圣上前天秘密召见我,授予我一道秘密口诏,命令大王诛杀司马冏。”
司马颙有点半信半疑道:“真有此事?”
李含趁机道:“这是夷族的大罪,臣下怎么敢胡说?成都王是今上的至亲,而且有大功,还推让回到自己的藩国,因而很得人心。齐王只是疏亲却专揽朝政,朝廷侧目。大王现在既然受诏,就应该发送檄文请在京的长沙王讨伐齐王,齐王必定会杀了长沙王。这样大王就可以利用齐王擅杀的罪名讨伐他,必定会成功的。除掉齐王而改立成都王,就是除掉逼迫皇上的逆臣,而树立皇上的至亲作为执政,这样做将是安定社稷的大功勋。”
司马颙听从了李含的话,便上奏章说:“司马冏虽然有首倡兴复皇位的功绩,然而真正平乱的人却是成都王。”
又列举了很多司马冏的罪状,说他在许昌盖有东西掖门,安置官员直立左右,有如皇帝身边的侍臣一般。
又说他在司马伦服罪,京城太平之后,还带领百万大军到洛阳招摇,在京师俨然以天子自居。还说他结党营私,幸妻嬖妾,名号可以与皇后的中宫相比。
司马颙又说:“臣受重任,守卫重镇,见到司马冏的所作所行,万分激愤。那日翊军校尉李含秘密前来,宣读了陛下的诏书。臣听后十分愤怒,五内俱焚。司马冏拥有强兵,树置私党,权官要职,全是他的心腹,并非容易罢免。臣即刻率领精兵十万,与其他州郡一道,共约在洛阳会师。并请长沙王司马乂,同奋忠诚,废司马冏,命他归还藩国。如不从命,将军法处置。成都王司马颖明德茂亲,功高勋重,去年主动退位回归藩国,实是众望所归,应请为宰辅,代司马冏行阿衡的重任。”
司马颙于是起兵,以李含为都督,命令大将张方等直逼洛阳,又派遣使者邀请司马颖共同起兵。司马颖将要答应,但卢志想谏止他,然而司马颖不听。
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颙的奏章抵达洛阳。司马冏大为恐惧,急忙召集百官商议道:“昔日孙秀为逆,帮助赵王篡位,威逼帝王,造成社稷倾覆,而朝廷内外没人能够阻止。是我首倡勤王,聚合义众,扫除元恶。我作为臣子的气节,神明可鉴。二王今日听信谗言,起兵造成大乱。我现在决定依赖众卿的忠诚和谋略,争取和平解决这一危机。”
司徒王戎、司空东海王司马越劝司马冏让出大权,将重任委托给二王。王戎说:“明公的功勋业绩诚然宏大,然而封赏不够公平,因此人怀二心。今日二王兵盛,不可抵挡。明公如果以齐王的身份回到藩国,让出大权,这一危机应该可以得到和平解决。”
司马冏的心腹葛旗怒气冲冲地反驳道:“昔日司马伦听任孙秀移天易日,当时朝廷上下只能喋喋细语,你们所谓社稷大臣没一个敢出来首倡大义。大司马当时甘冒矢石,亲披甲胄,攻围陷阵,才有今日。论功行赏的事情繁杂,怎么能面面俱到?三台大臣采纳谏言,却不体恤王事,封赏的拖延和迟缓,责任并不在大司马府。进谗言的逆贼,天下应当共同诛讨,却岂能空凭这一纸奏章,就让大司马退位回归藩国?汉魏以来,有几位退位回藩国的王侯,得以保住妻子儿女?胆敢再坚持这一议论的人,杀无赦!”
于是百官震悚,无不失色。王戎吓得要命,假装药性发作而掉进厕所,才免于一场灾难。
李含屯兵在阴盘,张方率领二万大军驻在新安,发檄文给尚在京都的长沙王司马乂,让他讨伐司马冏。司马乂是晋武帝的第六个儿子。晋武帝去世时,司马乂才十五岁,却很懂得遵守礼仪。
楚王司马玮前来奔丧时,其他诸王都在近路上迎接他,只有司马乂独自到皇陵痛哭流泪地等候司马玮,因此名声很好。
到司马玮杀害大臣卫瓘和张华时,司马玮让司马乂守卫东掖门。后来宫中派人持驺虞幡出来罢免司马玮,司马乂放弃手上的弓箭流泪道:“我以为楚王受到诏命,所以才跟了他,岂知并非这样!”
司马玮被杀后,司马乂因为和他同母的缘故,被贬为常山王到常山去了。司马乂身材高大,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很有声誉。
三王举义讨伐赵王时,司马乂率常山国兵马响应。过赵国时,他杀了抗拒的房子县令,进军成为成都王的后继。
司马乂军队到邺城后,发现常山内史程恢有背叛他的动态,便杀了程恢及其五个儿子。三王成功打败司马伦后,司马乂因功恢复了原本的长沙王爵位。
司马冏得悉后,派遣心腹大将董艾前去攻击司马乂,司马乂率领左右一百多人骑马驰入皇宫,关闭各个大门,然后以天子名义带兵进攻司马冏的大司马府。
董艾在皇宫西边陈列军队。司马乂派遣部将宋洪等人放火烧了各个观阁以及千秋和神武两个宫门。司马冏命令黄门令王湖把宫里的驺虞幡偷出来,让士兵手持这些代表皇帝的旗帜大喊“长沙王伪造诏书。”
司马乂则让他的手下大喊“大司马谋反。”当夜,洛阳城内大战,到处都是飞矢,火光冲天。晋惠帝跑到皇宫东门,不少箭矢都落在他的御车前面。宫里着火,大臣们忙着救火,死的人比比皆是。
双方连战三日。司马冏的谋臣赵渊等五六人看到形势不利,想改投门面,便趁其不备,杀了正在为司马冏督战的中领军何勖,进而绑架司马冏,投降了司马乂。
司马乂与宋洪等人把司马冏绑了带到皇宫大殿前面,晋惠帝有恻隐之心,想要救司马冏不死。
司马乂不答应,叱喝左右手下赶快把司马冏牵出斩首。司马冏一直呼喊冤枉,三次回头看着晋惠帝,希望他相救,然而孺弱的晋惠帝无能为力,司马冏最终在阊阖门外被害。
司马乂向禁卫六军出示司马冏的首级,并将他的同党全夷了三族,死的人多达二千余人。
司马乂又将司马冏暴尸在西明亭,三天里没人敢来收敛。后来司马冏的部属荀闿等人上奏乞求殡葬司马冏,晋惠帝下诏准许。
可怜司马冏实无大罪,却冤屈而死。当初,司马冏擅权时,有一孕妇在大司马府门前要生孩子。府上的官吏要把她赶走,孕妇说:“我截脐后便去。”
齐和脐带谐音,有见识的人听后感到担心,认为这是“截齐”的襳语。
当时洛阳还有歌谣道:“著布袙腹,为齐持服。”不久司马冏便被杀了,应了“为齐王持丧服”的襳语。
要想知道八王之乱的继续发展,请看下篇文章。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待续。。。)
往期文章:
八王之乱之六:齐王之死 (1)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1)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2)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1)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1)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2)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1)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二)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
本文作者:张老师人在加国2018(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