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之七:长沙王之死(1)野史趣闻

公元302年十二月,长沙王司马乂杀了齐王司马冏后,又将他的三个儿子囚禁在金墉城,并废黜了他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寔。
司马乂虽然身在朝廷,但事无巨细,都要到邺城谘询大将军司马颖。司马颖用孙惠作参军,陆云作右司马。
李含等人听说司马冏死了,便带兵退回到长安。
当初,李含以为长沙王司马乂势力微弱,必然被司马冏所杀,想趁司马冏杀了司马乂后再指控他擅杀而出兵讨伐司马冏,然后趁机废掉晋惠帝,改立司马颖为帝,用司马颙为宰相,自己便得以用权。
后来司马冏被司马乂所杀,司马颖和司马颙则仍然留在自己的藩国,最终不像李含所谋划的那样。
司马颖仗恃功劳,越发骄奢,百度弛废,更甚于司马冏执政的时候。
司马颖又嫌司马乂在洛阳朝廷里,自己不能随心所欲,便想除去司马乂。
那时皇甫商已成为司马乂的参军,而他的兄长皇甫重是秦州刺史。
李含劝司马颙道:“皇甫商既然被司马乂重用,皇甫重最终将不会成为明公的人,不如及早除去。明公可上奏请升迁皇甫重担任朝廷内职,然后趁他经过长安时将他捉捕。”
秦州在司马颙的左右布有耳目,于是皇甫重得知李含的阴谋,便送公文到尚书省告发,并发动陇上的军队去讨伐李含。
司马乂考虑到兵戎刚刚停息,不愿再起干戈,便派遣使者奉诏命令皇甫重罢兵,内征李含为河南尹(相当于京都市长)。
李含于是赴洛阳就任,而皇甫重却不奉诏。司马颙便派遣金城(今甘肃兰州)太守游楷和陇西太守韩稚等联合四个郡的军队去攻打皇甫重。
司马颙还派人送密信到京师,让李含联络侍中冯荪和中书令卞粹密谋刺杀司马乂。
皇甫商手下的人截获了该信使,便把这事告知司马乂,于是司马乂马上捉捕了李含、冯荪、卞粹,把他们全杀了。
在洛阳的司马颖心腹诸葛玫和牵秀也牵连在这件案子中,但得以仓皇出逃,跑到邺城司马颖那里去了。
司马颙听说李含等人被杀,立刻起兵讨伐司马乂。司马颖早先上奏章请求举兵讨伐那时气势嚣张的南蛮反贼张昌,朝廷同意了。
后来张昌之乱被平息了,司马颖便趁机想利用招募到的军队和司马颙一道攻打司马乂。
卢志劝道:“明公先前有大功于朝廷,却仍然能够委托大权给他人,辞去朝廷的恩宠,所以时望非常良好。明公现在依然应该驻军关外,穿着文臣的官服入朝,这才是霸主的所作所为。”
谋臣邵续也劝道:“兄弟有如左右手。明公想要对付天下的敌人,却先砍去自己的一只手。实在不应该这样做!”
长沙王司马乂是司马颖的兄弟,所以邵续这么说,然而司马颖不听,反而派刺客前往刺杀司马乂。
刺客到长沙王府上时,正好长沙国左常侍王矩值班侍卫,发现刺客脸色不对头,便将他捉住杀了,司马乂因此得免于难。
公元303年八月,司马颙和司马颖共同上奏章道:“司马乂论功行赏十分不公平,与右仆射羊玄之和左将军皇甫商专擅朝政,杀害忠良。我们吁请陛下将羊玄之和皇甫商处斩,然后遣返司马乂回到他的藩国去。”
司马乂看了奏章后,便让傀儡皇帝晋惠帝下诏说:“司马颙胆敢擅举大兵,威逼京师与皇辇,朕将亲帅六军诛讨奸逆。现在马上任命司马乂为太尉,都督朝廷内外军事,出兵抗御。”
司马颙任命大将张方为都督,率领精兵七万,从函谷关东出直奔洛阳。司马颖也带兵驻扎在朝歌,任命平原内史陆机为前锋都督、率领自己部将王粹、牵秀、石超等军队二十多万人,南进紧逼洛阳。
陆机原是以羁旅的外乡人身份事奉司马颖,突然一下子身居司马颖各个部将之上,王粹等人都心里不服。
谋臣孙惠和陆机关系密切,劝陆机把都督的位置让给王粹。陆机说:“那些将领会以为我瞻前顾后,真这么做怕只会加速祸害。”便不听孙惠的劝告。
陆机临行前,司马颖跟他说:“如果大功告成,我当进爵将军为郡公,授以重任。将军请勉力好自为之!”
陆机说:“昔日齐桓公信任管夷吾,终于建立霸主的功勋;而燕惠王怀疑乐毅,到头来功败垂成。今天大事成功与否,关键在明公而不在我。”
卢志跟司马颖说:“陆机自比管仲和乐毅,却将殿下比拟为暗主。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作臣下的,在被任命为大将出师之前,陵辱他的君主而可以成功的先例。”
司马颖默然无语,但并不收回成命。司马颖的南进大军从朝歌列队直到河桥(今河南孟津东北),战鼓的声音几百里之外都可以听到。
司马乂让晋惠帝亲征御敌。八月中旬,晋惠帝抵达十三里桥。司马乂又派皇甫商带兵一万多人在宜阳抵御张方。
不久,晋惠帝的亲征军回到宣武场,然后在石楼下榻。九月上旬,亲征军抵达河桥。
不久,张方袭击并打败了皇甫商。几天后,晋惠帝的亲征军抵达芒山,然后晋惠帝临幸偃师,接着在豆田下榻。
司马颖的大军进驻河南,阻断清水修筑军垒。九月中,皇后羊氏的父亲羊玄之因为过分担忧恐惧而去世。
晋惠帝听说后,急忙率军回到洛阳城东,想亲自参加岳父的丧礼。月底,司马颖部将牵秀的军队抵达缑氏,离洛阳仅有五十里。
司马乂赶忙带上晋惠帝与亲征军赶赴缑氏。两军对垒,朝廷大军战败而退却。
司马乂带着晋惠帝的御驾登上一座小山丘,让士兵高声呼喊道:“皇上在此,胆敢随牵秀造反的人,将被夷三族!”
牵秀的士兵开始踌躇而不敢前进。于是司马乂趁机驱兵大进,击败了牵秀。
张方则趁晋惠帝亲征司马颖军队之机,在击败皇甫商后率兵进入京城,大肆劫掠,百姓死于劫难的达一万多人。
待到司马乂在缑氏打败牵秀回师京都时,张方才退出洛阳。
石超率其所部进逼缑氏,正遇上牵秀兵败,赶忙出兵增援他,从而防止了牵秀军队的全面溃败。
十月初,晋惠帝回到宫里。牵秀重整旗鼓,以石超为后继,进兵洛阳,在东阳门与司马乂的军队交锋,结果再次失败。陆机看到形势不利,便派遣使者前往邺城请求司马颖增兵。
司马颖于是派将军马咸前往相助陆机。马咸是晋初名将马隆的儿子,自幼学习兵法,勇猛善战。
陆机命令牵秀和王粹攻东阳门,自己率军与马咸和石超攻建春门。当时陆机有兵马十多万,是朝廷军力的三倍。
然而朝廷军队都是精锐之师,而且司马乂带兵有方,士卒都愿意为他拼死奋战,于是尽管众寡悬殊,司马乂却常胜不败。
司马乂部将王瑚把长戟绑在几千匹空马身上,鼓作三轮后,让这些马匹直奔敌军,突击马咸阵容。
马咸军队大乱,王瑚等便率领朝廷军队冲锋陷阵,大破陆机的军队。马咸拼死而战,想挽回败局,然而力不能支,最后被王瑚的士兵活捉后杀死。
司马乂见司马颖军队大势已去,便发起全线进攻,在鹿苑彻底击败陆机的军队。
陆机率领残兵败将逃到七里涧,战死和跌进山涧淹死的人不计其数,溪水都为之不流。
司马乂大军又阵斩司马颖大将贾崇等十六人。石超在后,听说陆机大败,急忙领兵逃遁。
司马乂因为朝廷军队人数有限,终究不能全歼陆机的大军,便收兵回守洛阳。
当初,司马颖的宠幸宦官孟玖想让他父亲当邯郸县令,卢志等官吏都不敢违背他的意志,只有陆机弟弟右司马陆云坚决不答应,说:“这县令只有成都王府里有资历的僚佐才能担任,怎能让黄门宦官的父亲尸位素餐?”
孟玖因而痛恨陆云。孟玖的弟弟孟超曾经是陆机的部将,在开战前纵兵大掠,陆机派人捉拿掠民的首犯,想以军法处置。
孟超带了一百多号铁骑直接闯入陆机的主帅营盘,夺走被扣押的罪犯,恶狠狠地对陆机说:“貉奴,像你这样的人还能作总督?”
陆机的谋臣孙拯劝陆机将孟超斩首以正军纪,陆机不答应。孟超对很多人造谣说:“陆机要谋反。”又写信给孟玖,说陆机持有二心,因此军队不肯速战。
后来孟超不接受陆机的节度,擅自轻率进兵,战败而死。孟玖怀疑陆机借故杀害他的弟弟,便趁机在司马颖面前讲陆机的坏话说:“陆机怀有二心,我听说他和长沙王暗通款曲。”
司马颖不信,说道:“陆机不可能辜负我。是我当年在齐王的刀下把他救出来的。陆机是个文人,必定不会恩将仇报。”
牵秀历来巴结讨好孟玖,便帮着孟玖说:“常言道,文人无行。大王若不信,可问各位将领。”
司马颖部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都是孟玖的人,牵秀便请司马颖召见这三人。
这三人全都共同证实说陆机有二心。司马颖大怒,便让牵秀带兵捉拿陆机。
司马颖谋臣王彰劝道:“这次义举,我军虽然新遭挫败,然而我强敌弱,这形势洞若观火。很平庸的人都知道大王战败长沙王只是迟早的事,何况像陆机这么明达的人!他怎能愚蠢到这种地步,以致要弃强投弱?只不过陆机是东吴人士,殿下重用得太过头,竟然用他做各位将领的都督,于是北方的旧部将领都因此忌妒他罢了。”
司马颖犹豫了许久,说道:“我可以不相信孟玖,然而牵秀等将领,跟从我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不可不信。而且马咸是我的爱将,陆机指挥不当,导致他战死,单这一项也够他死罪。”于是不听从王彰的劝告。
陆机当时坐在主帅帐篷里,听说牵秀来到,急忙换下军服,身著白衣,来和牵秀相见。牵秀率领四十名卫卒,跟陆机说:“我奉成都王旨令,前来收拿足下。”
陆机说:“我早已听说。如果应为兵败领罪,我陆机无怨无悔。若说我有二心,苍天可鉴,绝无此事!”
牵秀不理会他的辩解。陆机说:“且容我一个时辰。”于是写信辞别司马颖。写完后,陆机长叹道:“华亭的鹤唳,我还能听到吗!”接着便被牵秀所杀,时年四十三岁。
可怜一代文豪,死于非命。司马颖又收捕陆机弟弟陆云、亲信陆耽和孙拯,都打入大牢。
陆机被害后,司马颖的谋臣江统、蔡克、枣嵩等人上疏以为:“陆机谋略肤浅而导致失败,杀他也没错。至于说他反叛,则大家都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明公应该先审理陆机的造反事实,若有证据,到时候再杀陆云等人也不晚。”
江统等人再三恳请,司马颖三天里未置可否。蔡克到司马颖面前,叩头流血,求道:“孟玖忌恨陆云的事实,没人不知道。今天果然要杀陆云,我深为明公可惜!”
僚属跟随蔡克进来劝谏的多达几十人,个个都流泪再三请求。司马颖动了恻隐之心,有点想宽宥陆云。
孟玖见司马颖有赦免陆云的意思,便急忙扶司马颖走进府内,然后叱喝蔡克等人出去,催令手下赶快把陆云和陆耽杀了,并夷陆机三族。
要想知道八王之乱的继续发展,请看下篇文章。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待续。。。)
往期文章:
八王之乱之六:齐王之死 (2)
八王之乱之六:齐王之死 (1)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1)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2)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1)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1)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2)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1)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二)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
本文作者:张老师人在加国2018(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