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的刘禅,在“乐不思蜀”背后的有那些危机?野史趣闻

2018-11-03 10:32:44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主刘禅来到魏国国都洛阳来觐见权臣司马昭.

网络图

根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网络图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其中的大意就是说: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网络图

从以上我们看出一个问题:

司马昭安排蜀国的节目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a. 试探刘禅是否还在思恋故国.

b. 试探蜀汉旧臣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

那么从这个宴会,司马昭得到什么呢?首先,刘禅口头上已经表示不再思念故国, 当然,司马昭是不相信的,于是派降臣郤正来钓鱼执法,果然,刘禅按照郤正的吩咐来说,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刘禅没有按照郤正的意思来表达,那么就完全印证司马昭的想法,那就是刘禅撒谎, 从常理来讲,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居然还说此间乐,即使此间再乐,也不可能比自己的国家当皇帝乐!最后,刘禅按照郤正的原文意思表达,恰恰证明了刘禅在司马昭心中的想法,那就是刘禅本人是一个昏庸而且完全没有主见的人,也没有大志,对这样的亡国之君, 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 所以刘禅也就躲过杀生之祸,要知道,司马昭可不是后来的司马炎那样,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可不是好玩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司马昭也得出了蜀汉旧臣的心思,因此,在后来的晋王朝政权中,来自蜀地的官员很难得到重用,包括后来很有名的李密,也无法得到重用,大概也是来源于这个宴会吧!

网络图

最后,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仅仅是投降, 是不足以保全性命的,还需要更多的智慧了!

本文作者:只眼看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