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始,摄政王终之终——爱新觉罗载沣野史趣闻
虎门销烟
大清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逐渐病入膏肓,又历经贪婪自私、穷奢极欲的满清亲贵的折腾,到光绪朝基本是强弩之末。放眼世界,民主革命也在呈燎原之势,落后必然挨打。随着光绪、慈禧的相继病重,爱新觉罗载沣便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中间。宣统帝溥仪即位,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任监国摄政王,三年后清廷灭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大清自东北入关,入主北京城是由当时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主持,所以有清一代就有“摄政王始,摄政王终”的说法。
终始摄政王影视形象
爱新觉罗·载沣,道光皇帝的孙子,咸丰皇帝侄子兼妻外甥,慈禧太后外甥兼夫侄子,同治皇帝堂兄兼姨表兄弟,光绪皇帝同父异母弟,宣统皇帝生父,第一代醇亲王奕譞之子,八岁承袭醇亲王,二十四岁任军机大臣,二十五岁任监国摄政王,摄政三年,这三年载沣基本上是清朝实际的统治者,但此时的大清以及是积重难返了。
爱新觉罗载沣
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因载沣的特殊身份,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首次崭露头脚,这一年载沣十八岁。通过这次出访,载沣“圆满”完成了政治任务,让慈禧甚为满意,也为其以后仕途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醇亲王载沣和儿子溥仪
由于前人种种的弊政,使得载沣接手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他采取澄清吏治、加强皇室甚至皇帝规范、罢黜袁氏、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编练禁卫军想巩固清室江山。认为理财之道,在于节流清源,而不在苛敛,责令京外各衙门,有筹款事,无论如何,定要以不加抽捐税为正当办法等措施,体现了载沣的力挽狂澜,也体现了载沣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病入膏肓的大清及其落后的旧制度却不是一个两个举措所能挽救的。终于大清灭亡于辛亥革命的隆隆炮火,终于成就了大清“摄政王始,摄政王终”的说法。
图片来源网络
卸职后的载沣,应该说还是比较开明的,后来那些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不断的搞复辟,载沣始终没有参与过,当日本人扶持溥仪到长春作傀儡皇帝时,还力劝溥仪不要做傀儡,不要作分裂中国的工具,这一点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他的一句“从今天起,可以回家抱孩子了!”表示自己的豁达。他的后半生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比起他的兄弟光绪帝载湉及其子宣统帝溥仪来说,或许可以算是幸运多了。
溥仪登基蜡像
总体来说,载沣对清朝皇室及宗室能够平稳转换角色,软着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也有积极的贡献,难怪周恩来总理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载沣的终,是一场极其漂亮的落幕。
本文作者:文史开胃菜(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