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相见为哪般?——春秋孝感动天野史趣闻

2018-11-03 23:06:29

昨天心血来潮看了初秋时期的书籍,其中有个成语故事觉得非常好,想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指出不足。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春秋时期,故事的主人公是郑庄公,想必对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可能已经猜到了该成语故事,那就是:黄泉相见。

故事的发展是这样的,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寤生,一个叫段,郑武公死后把主公位置留给了大儿子。然而呢郑武公老婆姜氏喜欢小儿子。庄公母亲姜氏眼见心爱的小儿子段没有个好地位,就对郑庄公说:“你呈了你父亲当了诸侯,你弟弟也大了,还没有自个儿的地方住,老跟在我们身边,也不是个事?”郑庄公就说:“母亲您怎么看?”姜氏说:“要不你把制邑封给他吧。”郑庄公说:“邑是郑国最要紧的地方,父亲早就说过,这个城谁也不能封。”姜氏说:“那么京城也行。”郑庄公不再言语。姜氏生气说:“这座城不许封,那座城不答应,你还是把你兄弟赶出去吧让他饿死得了!”郑庄公赶紧赔不是,说:“娘别生气,事情总可以解决的的。”第二天,郑庄公要把京城封拾兄弟段。大夫祭足拦住说:“这哪儿行啊!京城是大城,跟都城荣阳一样是要紧的地方。再说叔段是太夫人宠爱的,要是他得了京城,势力更大了将来必有后患。”郑庄公说:“这是母亲的意思,我做儿子的怎么能不依?”他不管这些大臣乐意不乐意,就把京城封给叔段。从此,人们管段叫“京城太叔”。

京城太叔打算动身离去的时候,先向他母亲姜氏辞行。姜氏拉着他的手轻轻地嘱咐他说:“你哥哥一点没有亲弟兄的情分。京城是我逼着他封给你的。他答应是答应了,心里准不乐意。你到了京城得好好地办事给你娘争口气。最要紧的是操练兵马积聚粮草,找准时机你我里应外合攻打你哥。要是你当了国君我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这位年轻的太叔住在京城倒挺得意,一面招兵买马,一面行军打猎,天天记着他娘的话。他在京城干的事慢慢地传到郑庄公耳朵里来了。有几个大臣请郑庄公快点去管一管京城太叔。郑庄公反倒说他们说话没分寸。他替太叔争理说:“太叔能这么不怕辛苦,还不是为咱们练兵马吗?”大臣们私下里都替郑庄公着急说他气量太大。这这么由着太叔将来“虎大伤人”再后悔就来不及了。祭足说:“蔓草不除,越蔓越长,何况他是太夫人所宠爱的太叔?”郑庄公说:“坏事干多了,自已一定灭亡。你们等着瞧吧。

没过多久京城大叔占了临近京城的两个小城。那两个地方官向郑庄公报告太叔接手两个城的情形。郑庄公听了慢慢地点着头眼珠子来回转着,好像算计着什么就是不说话。朝廷里的大臣都为之着急说:“京城太叔操练兵又占了两个城,这不是明显要造反么?主公该立刻发兵去征服他!”郑庄公把睑往下一沉说他们不要急并说:“段是母亲最喜欢的,我宁可少了几个城,也不能不听母亲的话,伤了兄弟的情分。”大将公子吕说:“主公这会儿让着太叔,将来他势大反你怎么办?”郑庄公就说:“你们都别说了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谁是谁非,大伙儿就都知道了。”过了几天,郑庄公吩咐大夫祭足管理国事,自己去洛阳给大王当差去了。姜氏得了这个消息,赶紧发信,安排一个心腹上京城去约太叔发兵来打荣阳。

  京城太叔接到了母亲的来信,一面写回信定日子,一面对子手下的士兵说:“我等奉主公的命令上朝廷办事去。”说着就发动兵车打算动身。哪知道郑庄公早就派公子吕把什么都预备好了。公子吕先叫人在半道上埋伏。很快就拿下了那个给姜氏送信的人,搜出信来交给郑庄公。郑庄公原来是假装上洛阳去,他偷偷地绕一个弯带倾着几百辆兵车往京城这边来。到了京城附近就埋伏下,等着太叔动手。公子吕先派了一些士兵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混进京城,待到到太叔的兵马离开了京城,他们就在城门楼子上放起火来。公子吕见火光立刻带领着大军打进京城去。太叔出兵不到两天,听到京城丢了的信连夜赶回来。士兵们也知道了太叔原来是要他们去打国君乱哄哄地跑了一半。太叔知道军心变了夺不回京城,就跑到鄢城,又打了个败仗,接着就逃到共城。郑庄公和公子吕就去攻打共城。共城很小禁不起两路大军的夹攻?没过多久就被打下来了。太叔最后被逼无奈自杀前说了一句:“是我娘害了我!”

  待太叔死后,有人报告了郑庄公。郑庄公赶紧跑去发现太叔真死了。他抱着尸首,流着眼泪大声哭喊:“弟弟,弟弟你干么寻死?就是你万千不是,我能不原谅你?”哭得旁边的人也有擦眼泪抹鼻涕的,还夸郑庄公是天底下少有的好哥哥。郑庄公哭了一会儿,在太叔身上搜出了姜氏那封信。他把去信和回信叫人送到荣阳,嘱咐祭足交拾姜氏,还叫他送姜氏上颖城去住并发下誓言说:“不到黄泉,再也不见。”过了几天,郑庄公回到荣阳。灭了太叔段了却了他心上一块病甚是痛快。可是再也见不着母亲了,不免又有点难受。后来他听了很多留言非语的闲话赶走亲娘是为不孝等等。自认为是个孝子的郑庄公被人说不孝很是难过,可是誓言已发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起了誓不能不算数,不履行会遭报应的,(发誓这种东西古人很重视的,不似现代发誓还不如放屁)也怕别人说他说话不算数。郑庄公为此左右为难,正为难时有个颖城的小官叫颖考叔,给郑庄公进贡来了。他献上一只特别的鸟。郑庄公问他,“这是什么鸟?'颖考叔说:“这叫猫头鹰,白天看不见东西,黑夜里什么都看得见,是个日夜颠倒不知好歹的东西。小时候母鸟养它,长大了就把它妈吃了是个坏鸟,所以我逮来,请主公办它。”郑庄公知道话里有话,也不出声由着他说。一直说到吃饭的时候,郑庄公就叫颖考叔一块儿吃饭,还夹了一些羊肉给他。颖考叔把最好的一块留着包起来放在一边。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我妈亲年纪大了,我们不容易吃到肉,今天主公赏给我这么好的,我想起我妈还没吃过,自个儿哪咽得下去啊我想带点给她吃。”郑庄公叹了一口气,说:“你真是个孝子。我做了诸侯,还不能像你那么奉养母亲。”颖考叔装着挺纳闷的样子,说:“太夫人不是好好地享着福吗?”郑庄公又叹了一口气,就把姜氏约定太叔来打荣阳和他发誓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事说了一遍。颖考叔说:“主公这会儿想着太夫人,太夫人肯定也惦记着主公!虽然发过誓,可是人不一定死了才能见到黄泉。黄泉不是在地下么?那不如挖个地道,地下盖个房子,请太夫人坐在里头,主公到地下去不就跟她能见面了吗?”郑庄公觉得这倒是个遵守誓言的好方法,于是就派颖考叔去办。颖考叔用了五百个人挖地道带盖地下的房子,没过多久就办好了。一边派人接姜氏到地下的房子里,一边请郑庄公从地道里进去。郑庄公见到了母亲跪下说:“儿子不孝,恳请母亲原掠!”说着就泣不成声了。姜氏既惭愧又伤心,赶紧搀起郑庄公,说:“是我不好不能怪你!”

于是后来便有了黄泉相见成语典故,在这里我甚是叹谈他们信守誓言,不像如今把誓言当儿戏,更钦佩古人的智慧有如此两全其美的方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喜勿喷哈,明天继续写背黑锅之最的伟人秦始皇,欢迎订阅及讨论哈。

本文作者:回不去的春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