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传说:孝感动天野史趣闻
你知道啥叫肉刑吗?肉刑,指施加于罪犯或犯过者的肉体的惩罚。语出《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
说出来都让人心惊胆战:指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夏商周成为国家常刑,有三典五刑之说,秦朝及西汉初期沿用。
谁要是被判了肉刑,那真是生不如死。西汉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西汉所属齐国(山东淄博)的一个叫淳于公的医生就倒了这个霉。
淳于公本来是一个书生,偏爱医学,后来他做了太仓令,可是却在官场上混得不如意,一赌气辞官,靠行医为生。
齐国有一个贵妇人得了病,把淳于公请到府上诊治。淳于公一看,病人已经没救了。但是,贵妇人的家属却再三恳求,并以重金酬谢,意思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也活该淳于公出事,心一软,就开出了药方。贵妇人服药后不久就死了。本来先就说好的,人是救不活的,但贵妇人真死了,家属却耍赖了,咬定是淳于公用错了药,害死了贵妇人,要淳于公赔偿巨额钱财,不然就去官府状告他谋杀。淳于公自认没有责任,当然不肯赔付,于是官司打到官府。当地的官吏收了富人家好处,直接就判了淳于公开错药方致人死命罪名成立,受肉刑。不过,当时西汉法律规定,在职官员或者做过官的人,被判刑,需要押解到京城去受刑。
淳于公家人闻讯,匆匆赶来送别。淳于公悲怆地叹息,自己只有五个柔弱的女儿,如今出了事,没有男儿去给他喊冤申诉。他的小女儿缇萦悲伤气愤,毅然决然陪父亲一起去京城,要向皇帝陈述冤情。
到了京城,淳于公被关进大牢等候御史大夫(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下达行刑令,缇萦去找汉文帝。
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是一个丫头片子想见就能见的吗?缇萦先找人代写了一道奏章,再冒着被乱刀砍死的危险撞响了皇宫外用于传递警报的路鼓。侍卫一听,她是千里迢迢来替父喊冤,并愿意替父受刑,感动得将她的奏章一道关卡一道关卡地终于敬传到汉文帝手里。汉文帝打开奏章:“我的父亲做官,齐国的人们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因替人治病被诬陷谋杀,被判肉刑。我哀伤的是,受了死刑的人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断了不能再接起来,虽想走改过自新之路,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来抵父亲的应该受刑之罪……”直读得汉文帝眼眶湿润,深深被缇萦的孝心感动,不禁感叹:“听说在有虞氏(上古时代舜帝的部落名。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即穷蝉。舜为虞幕的后裔,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受尧帝禅让,为联盟首领。)的时候,只是在罪犯的衣帽上画上特别的图形或颜色,给罪犯穿上有特定标志的衣服,以此来羞辱他们,这样,民众就不犯法了。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当时政治清明到了极点。如今法令中有刺面、割鼻、断足三种肉刑,可是犯法的事仍然不能禁止,过失出在哪儿呢?不就是因为我道德不厚教化不明吗……汉文帝一番批评与自我批评后,马上下旨,修改现行法律,废除残忍的肉刑。
如此酷刑被因一个小女子的哭诉而废除,孝,真是伟大,感天动地,缇萦也成了古代孝女楷模,被收录进《史记·孝文本纪》。
本文作者:深情是道菜(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