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太祖武皇帝,与后梁朱温生死仇敌野史趣闻

2018-11-03 20:38:43

李克用是沙陀人,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庞勋兵变有功,受唐懿宗赐姓名为李国昌,因此李克用亦以“李”为姓。李克用是国昌的第三子,家族内昵称“三郎”。因天生一目较为细小,而被人称为独眼龙;同时,因为作战骁勇,又因其冲锋陷阵为诸将之冠,军中也称其为飞虎子

李克用因为骁勇善骑射,年15岁即从军,后来被唐朝廷任命为沙陀副兵马使。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当时代北(今山西省北部)饥荒,漕运不继。大同(今山西省大同市)防御使段文楚大量缩减军士衣物和米粮的供应,而执法严厉,士卒怨恨。李克用为下属所拥,杀段文楚而起事。广明元年(880年),再杀河东(今山西省太原市)节度使康传圭,占领太原,不久为唐军所败,与父逃入鞑靼部落。

唐末天下大乱,正是用人的时候,因此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公家赦李氏父子之罪,命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助战,以镇压占领两都、自称大齐皇帝的黄巢。克用途经太原,因无法得到犒赏,遂纵容沙陀军剽掠河东居民,引起百姓惊骇,不久北返,并继续剽掠北部边境一带。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此次沙陀军南下,正式面对齐军。中和三年(883年),屡败齐军,黄巢退出长安,由于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因此被命为河东节度使,河东也成为他后来的根据地。其时黄巢兵势仍强,宣武节度使朱温等各镇皆无法抵挡,遂请河东军来援。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自河东南下大败齐军,最终使得黄巢在狼虎谷(在今山东省莱芜市)自杀。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击败黄巢后回师河东,途经宣武节度使首府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受节度使朱温(朱全忠)邀请入城。朱温因李克用酒后言语中多有侮辱,趁李克用酒醉之际夜袭,李克用几乎被杀,狼狈逃回太原(上源驿之变),从此宣武朱氏与河东李氏两家结下深仇。光启元年(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李克用根据王重荣的假情报,指责盘踞关中的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结交朱温欲灭己,因此进军关中击败二人。僖宗逃往凤翔。战乱中,各方军队进入长安,纵火大掠,虽然不久即行退去,然而在黄巢乱后稍有恢复的京师长安再度毁于一旦。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朱温与宰相张濬力主讨伐河东,乃削李克用之官爵,联合诸镇之兵进攻,却反为河东军所败,副都统孙揆被擒杀,朝廷禁军大损,只好恢复李克用的官爵。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唐昭宗,李克用不念旧恶,再度率军勤王,败三帅,救出昭宗;王行瑜被迫出走,被手下杀死。因功,十二月(合896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但昭宗怕其日后难制,没有同意他继续消灭李茂贞、韩建。其后数年,李克用持续与朱温争战,相互间成为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但李克用性格直率,往往得罪人而不察,又对一些险诈之徒缺乏防范,多次遭到背叛,特别是幽州刘仁恭叛变,使李克用元气大伤。而宣武不断并吞邻镇,兵势日盛;李克用渐居下风,甚至无法救援自己的女婿河中节度使王珂,致使其被迫投降朱温。900年,黄河以北藩镇多附朱温。

李从此与朱成为生死仇敌。因此宋初王禹偁的《五代史阙文》记传传说李克用临终时,将三支箭交给李存勗,说道:“刘仁恭父子背叛我,契丹耶律阿保机违背与我们的盟约,朱温和我们是世仇,我给你三支箭,第一支箭要你讨伐刘仁恭,第二支箭要你打败契丹,第三支箭要消灭朱温,希望你完成我这三个愿望。”[4]李存勗把三支箭供奉在宗庙里,逢出征时依次派人取箭,带上战场,后来并桀燕、败契丹、灭后梁,得胜后分别将箭送回宗庙,表示完成了李克用的愿望。

不过,历代都有人怀疑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认为,依《旧五代史·契丹传》记载:李存勗刚继位时,后梁兵围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因此尚且对契丹“遣使告哀,赂以金缯,求骑军以救潞州”。可见根本没有和契丹结仇的事。另外,有人亦指出朱全忠扫荡群雄,华北只剩李克用与刘仁恭二者,李克用父子深知唇亡齿寒之理,因此刘仁恭及其子刘守光被朱温围攻,甚至刘守光被其兄刘守文攻击,李克用、李存勗还屡次派兵来救,因此至少在李克用去世之时,河东也没有与桀燕刘氏对立一事。

本文作者:吴戈文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