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2万部下杀光,诞生一众人皆知的成语野史趣闻

2018-11-03 20:34:27

文/品读历史经典

<span class='bjh-h3'>一军阀花光积蓄,请人把自己2万部下杀光,诞生一众人皆知的成语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久以来实行的都是皇权至上的等级制度。皇帝一人至尊无上,所有人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皇上之手。

在这种皇权至上的体制下,就逐渐衍生出一个学名,这个学名也就是军阀。军阀与普通武将,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一些手握兵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人,但实质上却有不一样的。而评判军阀与普通武将的区别,也就是在于一点对皇帝的忠诚度,普通武将来说,皇帝自然是第一位,而军阀,则是他自己的富贵与安危是第一位。

而军阀之所以出现,而且一直延绵几千年而不断,其实就是这种皇帝体制下的果实。军阀生存其实很简单,只要手中有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武装部队,就可以与皇帝对抗,皇帝也不敢轻易动他们,所以历代的军阀都是以经营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作为自己的护身符。

但是在这种体制下,军阀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在唐末五代的时候,就有一件这样的典型事例。安史之乱的末期,唐朝的大军在郭子仪等名将的带领下,将整个战局的局势转变,安史之乱的叛军看败局已定,原先安禄山、史思明部下武将,看前途没有希望了就开始投降唐朝。

有一个叫做田承嗣的也被迫归降,不过此人十分的狡诈,心机很深沉,他害怕唐朝会给他来个秋后算账,他就竭力要保住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当时唐朝眼看大局已经定了,为了稳定整个局面,他就来了一个一切既往不咎,也就是只要你投降就是兄弟,而且,还将田承嗣授予魏博节度使的重任,让他占据六州之地。

可是田承嗣被授予以后,他不是想着安抚,而是想着重新建立自己的军队,建立自己的地盘,他千方百计的敛财,招兵买马,不到数年之间,他的兵队就已经有了数万,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他觉得如此,军队还是觉得不安全,他又从军中选出了一些魁梧的人,建立了一支“牙兵”,也就是他的私人武装部队。

同时,为了保证这支部队对自己的绝对忠诚,田承嗣对他们的待遇十分的高,给予的赏赐也是很多的,对他们也是十分的宽容,这支“牙兵”最终让田承嗣是富贵善终,皇帝也不敢动他。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田承嗣一死,这只“牙兵”就逐渐失控了。

“牙兵”内部武将们十分的骄横跋扈,相互之间拉帮结派,不久之后就成了一支独立的武装,不听命于朝廷,也不听命于任何的军阀。同时他们还随意的变易主帅,谁来当节度使,只有他们自己说了才算。节度使反而成了他们的傀儡,这种局面一直从唐朝持续到了五代初期,先后十几任的节度使,被他们随心所欲的废立,到了唐朝最后一任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性命,整天对着部下低三下四,贿赂讨好。

罗绍威本人也是一个十分心狠手辣的人,他盘算着既然部队已经不听命了自己,还不如把他们铲除掉,当时的“牙兵”已经发展到了2万人的规模,且个个都是强将,万一弄不好,反而会被他们所迫害。

罗绍威就请人帮忙,也就是日后的后梁皇帝,当时也是个大军阀,罗绍威的儿女亲家朱温。

他跟朱温商量之后,朱温很痛快的答应了。朱温其实也是心怀不轨,他想趁机吞并罗绍威的土地与财富,当然他跟罗绍威谈判之后说,罗绍威要负责出钱出粮,朱温只负责出兵而出,所需要的军饷粮食都要罗绍威供应。

结果此战打了半年多,虽然“牙兵”2万人被杀了,他们的家属都被斩草除根,罗绍威虽然得偿所愿,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的大的,可以说他斥巨资花费了所有的积蓄,不听话的“牙兵”被除去。

但是他手中也没有兵力,六州之地都到了朱温的手上,罗绍威也就从了一方的诸侯,变成了朱温手下的一个武将,罗绍威对此也是后悔不迭,说了一句:“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这也就是人尽皆知的成语,“铸成大错”的由来。

虽然“牙兵”被灭,可是在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造成的军阀私人武装作为保命符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北宋建立后,这种现象才彻底的消失。古代封建王朝统治下,君权独大,军阀有自己的武装可以说是必然产物。

本文作者:梨f树已染霜(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