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12):再见,朱温野史趣闻
上篇简略的介绍了一下朱温的几个儿子,咱们这篇接着说。
朱温这一生除了爱权,其次就是美色。早些年张惠没死的时候,他不敢明目张胆的碰其他的女人,后来张惠去世了,朱温就开始策马扬鞭尽情的放纵自己。
图片摘自网络
朱温玩过手下大臣的老婆,玩过军妓,现在他想尝试一种新的打开方式——玩儿媳妇。鉴于儿子们大多数都在外地工作,朱温觉着他得肩负起照顾儿媳妇们的义务。当然,理由总是冠冕弹簧的:公公病了,儿媳妇膝前尽孝怎么了?
都要蹬腿了,还能做出如此禽兽行径。
出乎意料的是朱温的儿子们集体选择了沉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选择顺从了父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在意的是父亲屁股下面的那张椅子,至于老婆,那只是筹码,如果能用老婆换来皇位,稳赚不赔。
此时朱友珪在西都洛阳,朱友文在东都大梁当差,他们的老婆都被征召入宫。朱友文的老婆王氏很漂亮,因此被召进宫的次数也比较多,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王氏对朱温大吹枕边风。
未立太子、儿子们不在跟前、王氏,这三个条件催生了朱温立朱友文为储君的念想。
杀身之祸就此酿成。
没办法,我一搜朱友文全是这个,图片依然摘自网络
朱温不仅做了决定,他还准备把玉玺交给王氏,让她去大梁召回朱友文。考虑到朱温还能干少儿不宜的事,说明他至少还是神志清醒的,但是如此重要的事他却忽略了另一个人的在场——朱友珪的老婆张氏。
同在龙床前侍奉朱温的张氏很惊恐,她迅速将消息传给了朱友珪。
朱友珪从把张氏送进皇宫之日起就整日惴惴不安,他是多么渴望父亲能够把帝位留给他。他知道外面的人都在嘲笑甚至是咒骂他,他也知道这有悖人伦,但是皇位的诱惑力已经吞噬了他,他无法抗拒。
张氏的消息一下把朱友珪的心打击到了西伯利亚,无尽的寒意从朱友珪的内心深处泛起。先前他还希望父亲多多宠幸张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现在取而代之的只有仇恨,怎么能便宜朱友文那个外人!
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6月初1,朱温传旨任命朱友珪为莱州刺史,即日赴任。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朱友珪,你没戏了。
朱友珪十分惶恐,他知道很多近臣都是在外出任命的过程中被他的父亲追命赐死的。虽然朱温不一定是这个意思,但是明日的大梁只需要一个皇帝,如果不是朱友珪,那么他的存在与否根本就不重要。
我坚信历史上的朱友珪应该不是这样,图片摘自网络
不,我不能出任莱州,我不想死,大哥不在了,这个国家就应该是我的!是,朱友文是比我年长,可是他是个什么东西!会有办法的,一定会有办法的。
朱友珪,办法肯定是有的,就看你有没有胆量。
初2天蒙蒙亮,朱友珪细心的乔装打扮一番后去找他的同事韩勍商讨对策。朱友珪不敢大摇大摆的去找韩勍,因为昨天的诏书已经说得很明确了,正常情况下今天他应该在赴任莱州的路上。不仅如此,他和韩勍的身份也十分敏感。
韩勍是宫内左龙虎军统军,朱友珪是郢王兼控鹤军统军,一个是禁军统领,一个是即将外出赴任的藩王。考虑到此刻朱温躺在病床上,朱友珪是不会找韩勍拉家常的,是个人都知道他们会商量什么事!
朱友珪将眼下的情况简单的给韩勍说完后便阴狠狠的盯着他,韩勍倒抽了一口凉气,他知道面前的这位王爷想干嘛。
“可是,殿下...”
韩勍没有胆量,他只是个小小的禁军统领。
图片摘自网络
“韩统军,皇帝陛下已经杀了多少近臣你还不知道吗?”
朱友珪冷哼了一声打断了韩勍,这句没有任何感情的话比千言万语都有用的多。
韩勍的心震了一下,作为近臣的他再清楚不过朱温的脾气秉性了。眼下嗣君未立,与其留一个定时炸弹在自己头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如果成功了,他眼前的这个人将会是大梁的皇帝,而自己也会以拥立之功平步青云!
“韩某愿为殿下效鞍马之力。”
简单的思考后,韩勍表明了态度。
很好。
“你将麾下左龙虎军500牙兵易服混在控鹤军中,随后我会安排我们一起进入皇宫埋伏起来,等到半夜便是行事之时。”
“谨遵殿下懿旨。”
图片摘自网络
等待,漫长的等待无时无刻都在折磨着朱友珪。他曾经幻想过父亲会把皇位风光的交给他,然后自己在万众瞩目下昂首挺胸的走向龙椅接受无数臣民的跪拜。
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因为那个老家伙的荒淫和朱文友的存在。
终于熬到了半夜,巡逻的禁军要交班了,在宫内服侍朱温的侍者们也渐渐休息了,整个皇宫很安静,一切都那么寻常。
“动手!”
得到命令的士兵们整齐的冲向朱温的寝宫,韩勍一刀劈开了大门,吓退了少数还在寝宫内的宫女太监。
朱温迷迷糊糊的听到了门外的喧闹声,就在他准备从床上起来的时候,一众持刀的黑甲士兵早已立在了他的面前。这种场面他十分熟悉。
图片摘自网络
“反者为谁?”
朱温一眼就看到了韩勍,但是他为什么会谋反?
“非他人也!”
朱友珪迈着缓慢的步子推开韩勍从后面走到朱温床前。
“我原来就怀疑你这贼子,只恨没有早早杀你。你悖逆如此,天地岂能容你!”
朱温用尽浑身的力气和最大的声音怒斥着朱友珪。
朱友珪冷笑了一声。
“老贼万段!”
朱温还没来得及开口,一把明晃晃的钢刀插进了他的身体。
下手的人是朱友珪的仆夫冯廷谔。冯廷谔唯恐朱温没死,又使了把力,沾满鲜血的钢刀从朱温的后背穿了出来。
图片摘自网络
朱温的眼神逐渐变得涣散,在刀进入他身体的一刹那,他好像看到了一道光。刺眼的光下面站着很多人:唐昭宗、黄巢、李克用、张惠...这些人有的在骂他,有的对他怒目相视,有的在冲他笑着招手...
朱温死了,死在他的亲儿子朱友珪手上。
朱温这一生60年里充斥着无耻与杀戮,他背叛过黄巢,藐视过皇帝,玩了儿子的老婆,他踩在无数人的尸体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仅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一切的礼义廉耻在他那里一毛钱不值,所有的规则法度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这样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
那么朱温真的没什么值得称赞的了吗?历史上很多名人大家都对朱温有过评价,说他好的不多,说他差的恨不得把他从棺材里拉出来亲自批斗一番。抛开阴谋、仇恨、杀戮、欲望,他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朱温。
士虽苦战,民则乐输,二纪之间,俄成霸业。
可能风华正茂时的朱温也有过理想吧。
图片摘自网络
生于乱世,长于乱世,起于乱世,亡于乱世。朱温亲手拉开了纷繁错乱的五代帷幕,却没能完整的从台上走下来,而上台表演付出的代价就是他和子孙的血。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对朱温没有一丝好感,不过我却也曾一度替他感到可惜。假若朱温当年挟持唐昭宗于洛阳以令天下诸侯,至少在我看来,他是第一个有机会也有能力统一乱世的人。李克用不算,李克用只有机会。
朱温的评价我们就到这,我们还得把镜头交给朱友珪。
弑父的恐慌和皇位已定的兴奋让朱友珪说不出一句话来,他踉跄着走到床边拿起一块毯子裹住朱温的尸体,将尸体扔进了韩勍等人早已在寝宫大殿内挖好的坑里。
朱友珪忙完这一切才意识有句话得交代下去。
“秘不发丧。”
等天亮吧,朱友珪,天亮之后还有很多善后工作等着你。
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自有收人在后头。咱们下篇再说。
本文作者:沧浪老先生(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