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在唐朝吃面条野史趣闻

相信现在没有人说自己没有吃过面条。现在只要想吃,无论是到外面去,还是在家里。只要一到街上,几乎一条街上,总能找到一家卖面条的店。就算不想在外面吃,买些面条,买些配菜,家里自己烹饪来吃也是可以的。那我们在做面条的时候。有一种做法算是平常最常见的了。先烧一锅开水,然后把面条放下去,等到煮面条的水开了,沸腾了。就可以把面条捞出来吃了。这种吃法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的。只要想吃,每个家庭都能那么做到。但如果我们回到唐朝的话,说不定还吃不上这样的一碗面条。在唐朝历史中,面条还扮演拉一些特殊的角色。如果说一叶知秋的话。那一碗面条,也可以说是见证了大唐的兴衰了。
在唐朝,如果我们走到大街上,看见一家面店,或者别人请你吃一碗面条。那该怎么称呼面条呢?决不是像我们现在想的一样。你碰到别人,然后就说我请你吃面条。要是在唐朝那么说的话,别人还以为你说的是什么山珍海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条也有他在古文中有专门的叫法。从汉代以来,古代人称呼面条,把面条叫做汤饼。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古文献,某某人做汤饼,或者食汤饼。说的就是吃面条这件事。

在唐代,一些吃面条的名人中应该最出名的,那就是杜甫了吧。杜甫还专门有一首写吃面条过程的诗呢!光看诗的名字,就觉得很像吃东西了。《槐叶冷淘》“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杜甫这一最整首诗。可是在给读者普及怎么吃面条,连从制作面条的过程,到要吃面条,吃面条的味道、口感,吃完面条后的深思,都写到了诗的其中。

在初夏时节,杜甫让人把桑树的青色叶子摘下来,把这些桑叶交给了厨子。在摘桑叶的时候。杜甫听说市面上有刚刚做好的面粉,就派人去把面粉买回来。把刚刚采摘的桑叶和面粉一起和面,根据自己的需要,做成想要的形状。杜甫吃这个面条,和我们现在家庭里做的面条不一样。从“入鼎资过熟”这一句来看。杜甫吃这个面条不是在水里煮的,而是上锅蒸熟的。做熟以后,把面条捞出来,先放到一边。但可以在蒸熟面条的时候,做要吃的面汤,这个面汤,还不是热汤,而是冷汤。在面条做熟以后,把面条放到加了冰块汤里面。做完后的面条真的是很让人有食欲,“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是这碗面条的时候,大概就是中午了吧。除了这碗面条,杜甫的饭桌上,还有米饭和刚刚摘下来的芦笋和蔬菜。先吃面条的时候,这时候是夏天,一口冰镇的面条放到嘴里。杜甫刚刚吃下去,就觉得来了个透心凉,顿时暑气全消。经过喉咙的冷气让杜甫连牙齿都感觉到了。这碗面条让杜甫觉得是人间美味了。让杜甫觉得万分美味的面条,杜甫还不敢一个人独享。“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看来,杜甫心中这碗面条可算是天价的了。
吃完面条以后,杜甫又开始己忧国忧民了。“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不清楚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吃的这碗面条。也许正是安史之乱以后吧,虽然杜甫惨遭贬官,但是杜甫还是没有失去那个忠君报国的心。“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吃下去的这碗面条又让杜甫回想起自己做官时候的事情吧。这两句其实是有告诫之意的。“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杜甫还是认为君王应该为天下苍生着想。这一句应该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来解释更为恰当。

如果仔细看下来,杜甫吃的这碗凉面,让人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啦,在如今的日本,到了夏天的时候还有吃流水凉面的习惯。也和杜甫一样,准备好要吃的冷汤,把面条蒸熟以后,先放到一个大盆里。想吃多少就自己夹面条,加到自己的那碗冷汤里,然后开吃。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在唐朝的面条不是我们现在想的那样。我们现在吃的面条,就比如方便面。把揉好的面团,做成一条条,细细的直线。在唐朝时候面条还不一定是这样,按照史书的说法,其实那个时候的什么面条,更类似于现在的刀削面。把面团做成一个球形以后,把要吃的部分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放到锅里面煮。或者是另一种吃法,先把面粉做成圆形饼一样的形状。然后把这个饼放到锅里面煮熟来吃。
可是,杜甫不会知道的是,他认为帝王应该在天下安定后再吃这碗让人解暑的凉面。其实啊,唐朝的皇帝还有后宫的公主们。有些时候,想吃这样的一碗面条,还是一种奢求了。

要说在唐朝历史上,吃面条最出名的一位皇帝。那就是到现在,死因不明不白的唐中宗李显的。他死的时候就和吃面条有关系,那个早上,宫里的人送来了一碗面条,说是他老婆韦皇后做的。就从皇后亲手做面条这一件事来说,其实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皇后做的这个面条,相当于现在说的做好吃的给家人一样。如果只是稀松平常的东西,那怎么需要皇后娘娘大驾来做呢?说明在皇宫之中,皇帝不一定也是天天吃面条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感动的唐中宗李显,在吃了老婆送来的这碗面条以后,感动的升仙了,或者应该说见他老爹老妈去了,也就是他去见唐高宗和武则天了。然后就是韦皇后母女被干掉的宫廷政变了。杜甫应该不知道这是一碗面条引发历史变局了。

如果说这一碗面条算是带来了,后来的开元盛世。那另外的一碗面条就是带来的唐王朝的终结了。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被李茂贞挟持的唐昭宗一家,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唐昭宗以下,妃嫔还有公主们,有时候一天吃粥,有时候一天吃面条。到了李茂贞和朱温和解的时候。皇帝一家已经没有吃的了。此时的唐昭宗很快就要体会到“此味亦时须”的亡国感觉了。
本文由聊历史的清风原创,欢迎关注
本文作者:聊历史的清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