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帝的反腐诏令碑刻野史趣闻

2018-11-03 18:33:43

北宋皇帝的反腐诏令碑刻

从北宋初年到清朝中期,在长达七百余年时间里,中国各地大小衙门正厅前的甬道上,都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以此来告诫各级地方官员要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扰民,不虐民,做一名对得起天地良心的公正父母官。《戒石铭》的十六字为宋太宗赵光义所定。

孟昶(919—965),字保元,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孟知祥第三子。明德元年(934),孟昶即位,成为后蜀第二代皇帝。孟知祥在位时,对大臣宽厚优纵,大臣们也大都骄纵横蛮,广收贿赂,厚敛不止,鱼肉百姓。孟昶执政后,严肃法纪,处死了几个民怨颇大的旧臣,才使得朝廷内外的贪敛之风有所收敛。为了治理好国家,广政四年(941)五月,孟昶正告官员严谨理政,并亲笔书写了一份《令箴》,颁布国内,全文如下: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令箴》共二十四句,九十六字,字字珠玑,句句泣血,里面提到了四个典故,即三异、七丝、驱鸡、留犊,笔者稍加解释。三异,是指因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即“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后汉书》)。七丝,是指古琴的七根弦,借喻“考治乱於律均兮”(《文选》)。驱鸡,即赶鸡,“急则惊,缓则滞,……迫则飞,疎则放”(《申鉴》),借喻作官御民宽严得当。留犊,出自“(羊篇)历官清慎,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晋书》),借喻居官清廉,纤介不取。

本文作者:闻是书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