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究,甲午中日战争在中日两国国民心态上所带来的改变野史趣闻
历史上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对于中日两国可以说影响都是巨大的,首先不说其他的,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体外貌形象,都造成了重创,实际上更深入的还有对于中日两国国民心态的改变,也是深远的。
先说说战前,中国人民在这方面是由深厚的优越感的。中国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盲目虚骄自大,称日本为“蕞尔三岛”、“东夷小国”,只要“临以天威,螳臂挡轮,其何能久?”战前,清朝内部主战呼声较高,期望通过对日一战,“杜列强之窥伺,振中国于富强”。实际上大家知道,这是一种盲目地自信,对于日本,日本开始视中国为“恶邻”,妄称日本代表“文明”、“开明”,中国代表“野蛮”、“黑暗”。同时,日本又对中国存有畏惧。所以说战前国民心态,中国显得较为轻松,反倒是日本,对中国有了几分恐惧,不过这也没有影响最终的结果、
结果出来了,中国惨败,此时的国民心态又是如何呢?战后,日本各个阶层陶醉于战胜者的欢喜和夸耀之中,使用“支那人”、“枪果佬”、“豚尾奴”、“猪尾巴”、“中国马鹿(混蛋)”等词语,对清朝民众进行侮辱,以发泄曾经的对华自卑情结和被欧美压抑的情绪。在获得军事扩张的巨大利益后,日本的民族意识与军国主义思潮迅速合流。在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国民陷入集体狂热之中,战争支持率迅速上升。此时的日本已经大大增强了自己民族的信心。并且希望能够侵略更多的国家,激情可谓空前高超。
与此同时的是,中国人民换成了巨大的失落以及心痛,其实还有迷茫,开始担忧中国的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求和将一失台民之心,二失国人之心,三失军心。民心一失,何可复收?”为消除“肘腋之患、肢解之患、财竭之患、离心之患”,战后的各个条款使得百姓对于中国政府怨声载道,生活苦不堪言,然而他们还不知道的是,更大的苦痛还将再次降临疲弱的中国。
本文作者:那年代(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