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最宠信的太监,时人称他为“立皇帝”,一夜之间被凌迟野史趣闻
自古以来,但凡是皇帝昏庸无道,必将成全了当时皇帝身边最宠幸的太监。而太监干扰朝政之事,在明朝却尤为的严重。就好像明朝有名的土木堡之变,其根源就是因为大太监王振;汪直是明宪宗时期有名的宦官,他也是第一个执掌禁军的太监;明朝末期,魏忠贤自称为九千岁,祸乱朝政达6年之久……在正德年间,同样有一太监不输以上三位,最高峰时曾经权倾天下,他就是大太监刘瑾。

刘瑾原本不姓刘,因为在他入宫时是跟随一个叫刘顺的太监,为了谄媚于刘顺,他改了姓氏,自此以刘瑾自称。刘瑾本是朱祐樘执政时期进宫的太监,可是混的却不咋的,最严重的时候,差点因为犯了罪而被处死,不过朱祐樘念在往日的情分,并没有对刘瑾深究,只是将他派到朱厚照的身边。在朱厚照登基以后,刘瑾自然水涨船高,他辉煌的人生也因此开始。

朱厚照登基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14岁的孩子,相比于烦劳的政事,朱厚照更加钟情于玩乐。这对于已经54岁的刘瑾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他凭借着这么多年的阅历,对朱厚照予取予求。朱厚照贪玩,他就从众多小太监里选了8个相对机灵的,组建了一个叫做“八虎”的团体,用来陪朱厚照玩耍。朱厚照厌烦了宫中生活,刘瑾就将朱厚照私自带出皇宫。

也正是刘瑾如此的“善解人意”,使得朱厚照对刘瑾也是极为宠幸,并且给了刘瑾很大的权力。而刘瑾身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自然也就受得了文武百官不少的“孝敬”。甚至连外省官员想见皇帝一面,都要先供奉刘瑾一番才能得以实现。不过也有一些直臣看不惯刘瑾如此为所欲为,便一起向朱厚照弹劾刘瑾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可是刘瑾却凭借在朱厚照面前一通大哭,不但没有因此获罪,反而将弹劾他的那些臣子打入了深渊。

自此以后,刘瑾更是无人敢惹。而朱厚照为了省事,更是给刘瑾封了个司礼监的职位。在明朝,司礼监可是享有所有奏折的审批权力的。也就是说,凡是需要朱厚照点头的奏折,全都是由刘瑾代为批阅,并且决定是不是审批的。所以哪怕遇到那些弹劾自己的奏折,刘瑾更是一概不给朱厚照看的,全都让他私下一人处理了。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立皇帝”。

然而物极必反,一时权势滔天的刘瑾终难逃一劫。在公元1510年,朱寘鐇发动叛乱,朱厚照派兵平叛。这一切也都很顺利,直到得胜大军返回京师以后,刘瑾的灾难便降临了。原来参与平叛的其中一个将领曾经是“八虎”之一,他因与刘瑾有旧怨,因此在酒席上,偷偷向朱厚照参了刘瑾一笔,并且立了多达17条罪状。朱厚照因此大怒,而后在查抄刘瑾府邸的时候,更是查抄出了很多朝廷禁物。一气之下便将刘瑾处以凌迟。
大太监刘瑾自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明朝宦官的祸患却并没有因为刘瑾而得以收敛。所以说,权势滔天又如何,只要是做了违法乱纪的行为,终究难逃命运的惩罚的。
文献出处:《明史》
本文作者:图说三国(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