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死后,杨廷和为何会选择嘉靖皇帝来继位呢?这才是关键野史趣闻
2018-11-03 17:32:31

公元1521年,年仅31岁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逝,因为朱厚照没有后代,朱厚照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由血缘最亲近的宗室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这就是咱们熟知的嘉靖皇帝。但是张太后和杨廷和都没有想到年轻的朱厚熜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权谋高手,一场“大礼议之争”让张太后凄凉而死,杨廷和丢官去职。
明武宗去世,没有儿子,这个继承人需要从近亲中选择。但武宗只有一个弟弟朱厚炜,一岁就夭折了。于是这个继承人只能从他叔叔的孩子中选择。

明成化帝活下来的儿子中,明孝宗年龄最大,其次是兴献王朱祐杬,所以选择这一支是按顺序排的,符合礼法。
简单地说,就是杨廷和等人认为:根据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皇明祖训》关于兄终弟及的规定,按照宗法制度正德帝无嗣应该由正德帝父亲弘治帝的弟弟兴献王的长子继承。
嘉靖帝把自己从未当过皇帝的父亲在礼仪和宗法制度上塑造成为皇帝,并且抬入太庙之中,实际上是为了证明自己成为皇帝不是出于正德帝和杨廷和等前朝遗臣的垂青恩赐,而是本人按照祖训的规定,理所当然就具有这个资格。
正德帝遗诏文本的不严谨反而授嘉靖帝以柄,成为其反击遗诏起草者的理论武器,这是自以为老成谋国的杨廷和们始料不及的。
后来清朝出现同治皇帝无子而逝,光绪皇帝继承皇位时,就明确他是作为咸丰皇帝的嗣子,等于与自己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脱离了父子关系,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之后光绪皇帝又无子,继位的溥仪也是作为同治皇帝的儿子,与生父载沣脱离了父子关系。

朱厚熜无论在年少时还是在当两年的兴献王期间,都勤勤恳恳地干工作,绝不像朱厚照那样不务正业,也不贪玩好耍,这一点也是杨廷和很看重的。
朱厚熜有纳谏的明君作风。
朱厚熜在当兴献王时,他的长史是袁宗皋,他比较听袁宗皋的招呼。不像朱厚照,听不进别人的话。
本文作者:丁丁宸宸(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