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912游戏,文化的崭新载体野史趣闻

2018-11-03 15:04:21

完美世界CEO萧泓:做游戏更是做内容 游戏也能成为文化载体

一段文字可能是几秒钟的互动,一幅画可能是几分钟的互动,一部电影可能是两个小时的互动,而游戏可以长时间互动,甚至可以是十年的互动。

其互动的时间与内容的丰富度成正比。

于是你会看到《梦回秦朝》里面有300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介绍

《王者荣耀》里面出现了昆曲“游园惊梦”的皮肤

而《QQ炫武》出现了“巴西战舞“

让我们开启上帝视角,看看文化载体的历史演变

人造石器的出现,让人类开始有了文化,于是石器成了文化的载体

文字的出现,或者壁画雕刻的出现,让人类有了被记录的文化,于是也成了载体

后面又出现了音乐这一载体

随着科技发展,文化的载体又变成了会动的壁画:电影

于是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被不断地开拓,但终究是三维的,单线程发展的,无法选择与改变的

直到一种全新载体的出现: 游戏

玩家在里面可以扮演某个角色,可以选择如何操作,制造,行动

于是故事不再是单线程的,而是多线程的

而三维空间也变成了多维的空间

每个玩家都在不同的时空扮演同样的角色,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就像漫威的多元宇宙

庄子《齐物论》里面有“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试图告诉人们,究竟是梦还是醒,是庄周还是蝴蝶,人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人们的认识标准是相对的,根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而在梦中我们有时可以为所欲为

从这个角度看,梦也就是一场游戏

于是我先假设下面这道等式应该是成立的

游戏=梦的实现=人生

这里我还想引用“施一公”谈“量子纠缠”时的一段文字,来说明所谓的客观现实其实从科学上也具有“非客观非唯一性”:

我们在用我们的五官,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理解这个世界。

这个过程是不是客观的呢,肯定不是客观的。我们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后,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脑,但是我们不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能叫客观。

他对信息或者“物质”有三个层面的定义:

宏观,微观,超微观

而人及其周围的生活环境是宏观的物质,可以被轻易理解

而原子分子和遥远太空的星系黑洞是微观的,但也还能被大概理解

至于超微观的量子世界,暗物质, 是超乎理解范围外的,只能靠理论实践进行推敲的

但不管怎样,宏观由微观决定,而微观由超微观决定

我们整个现实生活空间可能基于一些我们无法理解,我们习惯称为虚幻(像鬼神)的东西。跟梦又有什么区别?跟游戏又有什么区别?

而从文化载体的历史发展中看到

脱离载体,我们无法直接判断人物的文化发展阶段

单靠那些头骨化石本身说明不了什么

从这个角度甚至可以说原本的主角反而毫无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存活于当下的我们,究竟什么才是重要的?

是我们本身,还是我们存留下来的产物?

答案很明显:

百年后世对我们的价值判断

也只能依靠我们存留下来的实物:日记,手工,画作,音乐,电影或者游戏~

于是,我的产物成了我的价值载体,而我,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变量”

我们应当庆幸自己是个数码人

这让我们更方便地去留下一些独一二的创作。

竟然我们的人生从某个角度上看就是在玩一场游戏

那么文化的终极载体,

也可以是:个人的言行举止。

而让它们具有被历史保留的价值的,

也就是那个动机和目标成果。

本文作者:梦回秦朝iOS(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