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历经2千多年,为何一直不曾被盗?野史趣闻
我们知道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除了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皇陵保存完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那我们会有一个疑问,帝王陵寝被盗在历史上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为什么秦始皇陵墓一直没有被盗呢?
而翻看史书,我们似乎看到另一番景象。《史记》中借就有借刘邦之口骂项羽:“掘始皇冢,私收其财物。” 《汉书.刘向传》中写道:“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棺椁。 ”《水经.渭水注》中,也描述说 项羽入咸阳后就盗了秦始皇陵,30万人数月都牛车不息,后又有牧羊人迷路火烧秦始皇陵。所以历代关于秦始皇陵被盗是一个共识,其中原因不详,但这无形中给秦始皇陵形成了一种保护。
而民间盗墓一直也是皇家陵寝的最大破坏者,几乎所有的皇陵都有被破坏的情况,对秦始皇陵长期的勘探研究来看,甚至没有发现一个有破坏性的盗洞,为何秦始皇陵能独善其身呢?
也不是盗墓贼仁慈,而秦始皇陵实在太大了,当年修陵人数最多时达到近80万,建造更是持续39年,这些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记》也记载,“墓室穿过三层地下水方可到达,外层有流沙,途中机关陷阱暗器防不胜防,神秘莫测。墓室高大宽阔,底下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流转不息,墓顶用珍珠宝石镶嵌成曰月星辰之状,棺椁用黄铜浇铸。”所以要打开秦陵地宫,一般的盗墓贼想进入根本没有可能。
要打开秦始皇陵墓,必须要动用国家层面的力量了。当然,这种事情还真的发生过,郭沫若就曾多次建议周恩来,允许开发秦始皇陵,但幸好都被拒绝。
其实当时也不是不想,而是被定陵事故搞怕了。1955年,由郭沫若上书中央,请求发掘朱棣的长陵,但长陵的规模浩大,就选定了万历皇帝的定陵进行尝试性发掘。但是当时中国的考古水平和保护技术极低,造成大批文物氧化被毁,可以说这次教训过于惨痛,以至于国家对帝陵不主动开发成为主流思想。
当然,我们可能会想这么多年过去了,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应该得到很大提高,是不是可以重新启动呢?但对于秦始皇陵这种级别的陵墓,可能任何时候都不能保证技术绝对成熟,因为一旦开发随时可能出现极端状况,更为可怕的是,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将会永远无法挽救,甚至无法终止。
但我们可以开个脑洞,假设我们就去开发了,那会遇到哪些问题呢?首先是时间成本,陕西凤翔的秦景公一号大墓,是我国目前开采的最大的先秦墓葬,面积大约5300平方米,开采了将近十年,而秦始皇陵的面积是它的500倍,而我们去参观过秦皇陵的都知道,秦始皇陵完全就是一座山,这工程的浩大远非常规考古可比,如果按照常规的考古方式进行挖掘可能需要上百年。然后就是挖掘方式,是先去掉封土,还是直接打个洞进入,似乎都有弊端。而测算秦皇陵内大约有100吨水银,如何做到水银分离更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所以这个工程开发费用和难度可能远超我们承受能力。
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除非出现那种超级地震把皇陵震裂,不得不进行抢救性开发的情况,否则秦始皇陵会一直保持现有的状态了。
本文作者:有文化的农民520(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