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晚清四大名臣”,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以制夷”野史趣闻
。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大清王朝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割地赔款,成为中华民族一段永远铭记的屈辱史,就在此时,一些开眼开世界的大清重臣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大刀长矛确实已经难以抵挡洋人的洋枪大炮,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主要由'晚清四大名臣'主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一、曾国藩
。
曾国藩,湘军的开创者,'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本可封王也不为过。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主要负责:安庆军械所
安庆军械所旧址
1860年(清咸丰十年)底,两江总督曾国藩筹设安庆军械所于安徽安庆。开始在安徽怀宁,后迁至南京,当时军械所规模较小,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所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如华蘅芳、徐寿、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还有上百名工人。1862年(清同治元年)7月,安庆军械所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同年底,试制成一艘小火轮,成为后来'黄鹄'号的雏形。1863年初开始生产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
二、李鸿章
李鸿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主要负责: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械织布局,电报总局
。
江南制造总局机构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
。
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自1872年创立,到1949年终结,77年,是自强运动中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其官督商办,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纯粹官办的格局,首采股份制,也多为后世称道。在国内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等处设立分局,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1872年7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拟订官督商办章程,招商集股。1878年7月24日(清光绪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全面投产。雇工3000人。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历年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备有运输煤轮,设有专用码头和堆栈。到19世纪末,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1892年唐廷枢死后,张翼接任督办,矿权逐渐为外商控制。
上海机器织布局大火后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于1878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建。1893年10月19日,上海机器织布局失火焚毁。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93年重建,并扩大了规模,改名“华盛”。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中国棉纺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电报总局
电报总局,1879年(光绪五年)李鸿章首先架设了大沽至天津的电报线。1880年10月,又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盛宣怀为总办,同时附设电报学堂。1881年5月开始架设津沪线,12月竣工,全长2724华里,用费17.87万湘平银。1882年4月改为官督商办,募集商股80万元。1883年春开始架设沪粤线,次年夏全线通报。电报总局也迁往上海,在各地设分局、子局、子店、报店四个等级的分理机构。1884年接收华合公司,改为广州电报分局,电线通至九龙。同年长江陆线竣工。至80年代末,通往西南、西北、北京、东北的干线也陆续建成,初步形成了贯通全国的电讯网。1908年改为官办,隶属邮传部,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事业。电报总局是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中比较成功的一个,对于促进经济交往,抵制外商,收回利权以及国防情况的迅速传递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左宗棠
左宗棠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闽浙总督时创建,稍后由沈葆桢(1820~1879)主持,任用法国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为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1869年 6月10日,船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设制造、航海两班,要求学员分别达到能按图造船和任船长的能力;并派员留学英、法,学习驾驶和造船技术。
四、张之洞
张之洞
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现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湖北织布局
湖北织布局,1889年10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机器等设备运到武昌。1892年织布局建成开工生产。此厂资本大部分来自高利贷,有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雇用工人约二千五百名, ,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快, ,获利甚厚。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1894至1898年间,续设纺纱、缫丝、制麻三局,与织布局合称'湖北纺织四局',亦称'纱麻丝布四局'或'纱麻四局'。1902年租给粤商应昌公司经营。1911至1938年间,又先后由大维、楚兴、楚安、开明、福源和民生等公司承租经营。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还有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晚清的洋务运动付出了自己的艰辛。
本文作者:墨白说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