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的唐睿宗李旦,竟然被不起眼的小人物救了一把野史趣闻

武则天
01
中国有这么一个古老的成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成语故事是这样的:当初,虞叔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没有给他,然后,虞叔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周朝的时候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可是,虞公又来索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这实在是贪得无厌。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就发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个地方去了。
在这段故事中,虞叔最初因为拥有宝玉招来贪得无厌之人的觊觎,这也是后续一连串事端的根由。这个成语的故事,到了唐朝,又重新演绎了一把。而怀揣宝玉的人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

李旦
02
武则天废掉唐中宗、唐睿宗后,终于正式粉墨登场,自己称帝了。女皇称帝时已67岁,必须要选一个自己的接班人。当时选的非正式继承人是李旦,他的称呼是“皇嗣”。
这个称呼让人很尴尬,既不是堂堂正正的皇位继承人,又不同于一般的王子。似乎介于两者之间。
但就是这么一个名称,给李旦带来无尽的烦恼和凶险。这就是一句古语所说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吧。因为你有接替皇位的可能,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被觊觎者挖空心思来琢磨,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武承嗣
武则天的侄子、首席丞相武承嗣,就是最积极的撺掇者。他先是鼓动王庆之等数百人上奏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被右相岑长倩所阻拦, 武承嗣就开始排斥岑长倩,最后假造他们谋反的假口供, 将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等一帮拥戴李氏继承皇位的人全部处死。

谋反
03
俗话不是说,一个人倒霉了,喝凉水要塞牙,放屁都砸脚后跟。的确是这样。李旦和武承嗣的事情正在胶着中,紧接着又遭遇另外一次劫难。
原来是有一个韦团儿的宫女,因追求他而不获,便诬陷李旦的两个王妃刘氏和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被武则天处死。这俩人后来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起事件后,她加强了对李旦的监禁,不许他迈出东宫一步,更不许朝臣和他有任何接触。

韦团儿
但是这个规定没有下达多久,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即前去探望李旦。这不是给女皇上眼药吗?此事马上被人告发。他们俩因私自拜见皇嗣获罪,腰斩于街市。
武则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杀鸡儆猴,震慑百官。经此教训,满朝文武再也无人敢踏进东宫半步。

刘氏、窦氏
04
武则天的这些做法,被躲在阴暗角落里的武承嗣看到了。如此天赐良机,武承嗣岂能放过?
他想,这时如果再乘机推李旦一把,一定会把他推进死亡的深渊。
于是,又有人告发皇嗣有秘密异谋。
一般来说,武则天并不是一个昏君。既然能当上皇帝,还有一些基本的判断。但是刚处理完王妃的案子,又腰斩了前去探望的两个大臣,这时候李旦有动静,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接到报告,就派来俊臣去亲自审理此案。

来俊臣
05
这个来俊臣无论来头、名气那绝对是“刚刚的”,他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四大酷吏之一,而且是最能干的。在他手里,没有办不了的案子。犯人要是一进他的例竟门(意思是说凡是进入此门的人,小命都得完蛋。)一百人里也难活下一个来。

罗织经
他是一个将酷吏当成事业来做的人,他不光是一个实践者,还是一个理论家。后来来俊臣不满足于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他又开始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理论成果最后集结为《罗织经·瓜蔓卷》中,他是这样来总结自己的办案经验的:“不把案子搞成惊天大案,就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让案子牵连住一大批人,就不足以显示出办案人的能力。而这样做,会让上级有安全感,更会让下级获得宠幸。”所以一般人落到他的手里,那就是一脚踏入“奈何桥”了。

审讯
06
这次也一样。来俊臣接到皇命,马上进入东宫现场办案,在大堂架起刑具,然后把东宫的各色人等全都押来讯问。东宫的侍从和下人们一见到那些名闻天下的刑具,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来俊臣二话不说,抓过一批就开始动刑。须臾之间,东宫内已是一片惨嚎。眼看这些人马上就要屈打成招。
这时突然人群中站出一个人来,大声说:“皇嗣没有谋反!”

受刑
大家一看,说话的只是东宫一个叫安金藏的乐工。来俊臣一看,原来跳出一只小跳蚤,马上给左右一使眼色,立马就要拘拿安金藏。
安金藏一看酷吏们都拥了上来,大声说道:“你们如果不信我说的话,我愿意剖出自己的心,证明皇嗣没有谋反!”
说完还没等来俊臣等人反应过来,就抽出佩刀自己剖胸,顿时血流满地,五脏也都流出来了。案子刚开始就在东宫闹出人命,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捂不住的,马上就有人飞报皇帝。

御医
武则天闻讯,立刻命人把安金藏抬进宫,让御医全力抢救,最后总算保住了安金藏一命。
一个地位低贱的下人能做出这样的壮举,的确是出乎常人的预料。他这么做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也不代表任何政治派别的立场,而是纯粹出于内心的忠义与良知。所以,这次事件是真的触动了武则天的灵魂。人间还是有正义存在呀!

看不清楚
武则天前去慰问,并叹息道:“我有儿子不能自己看清楚,结果使得你这样。”
于是马上下令停止审讯,就这样,皇嗣李旦又躲过一劫。至于接下来还有没有各种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他一点都不知道。我想,只要是皇位一天没有到手,这种争斗永远也不会停止吧。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本文作者:老衲侃春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