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唐睿宗!一让母亲,再让兄弟,三让儿子,最终让出个开元盛世野史趣闻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病逝。从这个时候到其孙李隆基登基的712年,七年间李唐王朝政权更迭频繁,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部以政变为主线的系列剧中,李显、李旦兄弟俩,李旦、李隆基父子俩先后登场,最终,“睿智”的唐睿宗技高一筹,父子俩一道挫败对手。

武则天与高宗育有四子一女,长子李弘二十几岁猝死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二子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后被逼自尽。于是,三子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并于高宗病逝的683年承继大统。
彼时,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年轻气盛的中宗不顾众人反对,把自己岳父破格封王,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同时口出狂言:“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还吝惜一侍中吗?”就这样,皇位还没坐够俩月的李显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开始了与韦妃相依为命长达十四年的流放生涯。
与几个哥哥相比,武则天最小的儿子的李旦就内敛低调的多。同样生于帝王家,同样生活在母亲庞大的身影下,李旦真正做到了知母莫若子。接替哥哥李显“出任”皇帝,在随后七年的傀儡皇帝生涯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顺利通过了太后的多次试探和考验。

李旦在位期间,英国公徐敬业于扬州起事,来势汹汹的叛军转眼间被母亲派的30万大军打的落花流水。看着这一切,李旦也不敢在心中质疑“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了。690年,关中百姓近千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聪明的李旦主动让位,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是年九月,67岁的武则天“勉为其难”正式称帝,改唐为周。皇帝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礼仪比照皇太子规格,一头雾水的皇太子李成器也跟着“官降一级”,从'皇子'降为'皇孙'。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禅位于李显。当时,李旦统率禁军捕获二张党羽,因功被拜为太尉,并加号安国相王。不久,李旦又主动让位辞去太尉之职。当中宗欲立李旦为皇太弟时,又被其婉言拒绝。
710年,唐中宗驾崩。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开启“韦后之乱”。韦氏欲效仿婆婆篡夺李唐江山,关键时刻,李旦第三子李隆基联手姑妈抢先发动“唐隆政变”,彻底诛杀韦氏一党,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迫于形势,让位于叔父李旦。经过一番“推辞”,睿宗第二次坐上皇位。

有其父必有其子,作为睿宗嫡长子的李成器高风亮节,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辞让太子之位。就这样,三子李隆基被立为太子。“李三郎”英武果敢,政治势力日益增长,而姑妈太平公主也非善茬。很快,昔日的“盟友”逐渐成为敌人,姑侄俩开始了一场场博弈。
712年,一生睿智的睿宗第三次主动让位,太子李隆基承继大统,李旦不问政事,颐养天年。次年,“李三郎”故伎重演,抢先发动“先天政变”,一举铲杀太平公主党羽,将姑妈赐死于家中。这一年,为表明自己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正式拉开了“开元盛世”的序幕。

“三让江山”,李旦远离斗争漩涡以求自保的策略不可谓不高超,李唐皇权血脉就这样转到他这一支。看来,“睿宗”这一庙号对他再适合不过了。无怪乎在《新唐书》里对他有这样高的评价:“盖自高祖以来,三逊于位以授其子,而独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
本文作者:田瑞安(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