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启示录之五王政变与“五鸡连跳”野史趣闻
盛世大唐给后人留下很多可借鉴的东西,其中发生在武则天神龙年间的一场政变,让后人明白多人合作的道理。
一、政变背景
武则在晚年的所作所为,有不少地方让人费解:她宠信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把处理国政之事交给了他们。当时的皇亲有李氏与武氏两派,然而,在张氏兄弟掌权后,这两派都对其十分害怕。像武则天的子侄们,虽然位高权重,但都争着为张氏兄弟牵马执鞭;而太子李显更是受到了摧残,他的一个儿子与女儿因为议论二张行为而被处死。

武则天虽然隐居深宫,但二张所为应该有所了解。她没有制止,说明了此时的她已经对朝政失去判断能力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柬之等五位大臣联合太子,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张氏兄弟及其家人诛灭,而太子登基,史称唐中宗。

皇帝之位回归正统后,张柬之等五位政变功臣被封为王。看起来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危机已以酝酿。
二、政变的缺点
在除去张氏兄弟时,政变集团有人提出来要趁机诛杀武氏集团,这个建议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在张氏兄弟除去之后,朝中最有势力的就是武氏的人马。虽然武则天没有了权力,但她的侄子子嗣们,都是皇亲国戚,必然对朝廷大权产生觊觎之心。只有将这一集团消灭了,才能开创新的政治局面。

然而这一富有远见的建议却没有落实,原因就在于这五个功臣之间出现了分歧。张柬之认为,武氏虽恶,但要留给新登基的皇帝去处理,到时他们再行辅助就行了。谁知道李显当皇帝后,尽显懦弱昏聩本色,他不仅没有除去武氏,反而在后宫培养出新的外戚势力——韦后的力量。韦后要掌握朝政,就要团结一派人,打击另一派。她选择与武氏交好,把参与政变的五大臣全部贬斥、甚至处死。

五大臣的政变非常独特,他们的目的不是在于自己能够控制朝政,而仅仅着眼于扶立太子登基。这一过程中,他们把自己的权柄交了出去,又甘心做起了忠顺的朝臣。一般的政变,要么失败,一旦成功,那政变参与者总能把持朝纲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原因就在于,合谋政变的五人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他们不是严密的组织,而是观念与价值观相近的大臣的集合体。在应对急迫的问题上,他们能保持一致;在面对不甚急迫的长远计划时,他们就无法采取统一行动了。
三、“五鸡连跳”
中国古代早就有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状态。在战国时期,有五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秦王十分担心,害怕他们会攻破函谷关,打入关中来。然而一位大臣却对他说,根本不用担心,这五个国家好比五只拴在一起的鸡,让它们一起跳上一个架子,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发展正如他说的,五国各怀心志,联盟很快瓦解。没有了联盟的庇护,各国争相与秦国交好,生怕被秦国攻打。

这五大臣也是“五鸡连跳”的情形,他们之间也没有谁为头脑、谁为助手的分工,反而选择了太子作为共同的首领。而太子事先并没有参与他们的密谋。在政局不称稳的情况下,作出了一场罕见的政变,却又把权力交给他人,无疑是在切断自己的生路。

武则天宠臣张氏兄弟最为忌惮的应该是李氏与武氏,因为他们是皇位的继承人,然而这场政变中,他们坐享其成,不费一丝一毫的心血。等到政变完成后,他们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展开了对权力的角逐,此时,五位政变大臣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在君为重、臣为轻的政治秩序下,只得引颈就戮了。
本文作者:老猫讲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