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叫嬴政,其子扶苏和胡亥却不姓赢?探秘汉族形成和姓氏起源野史趣闻
古代宗法制度,嫡系长子继承家业,其他儿子成年后必须分家立业。所以,古代的氏,往往都是非继承家业的儿子分家后,以官职、封地等作为氏名,但是滴长子(包括无嫡子时继承家业的庶子,当然继承家业时一般就过继给滴母为嫡子了)是不可能另立氏的。如楚国的屈景昭三家都是楚王的庶子分立出来的,晋国的魏家和韩家也是公室后裔,鲁国的三桓孟孙、仲孙和叔孙氏,还有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庆氏都是公族,齐国公族里有名的崔氏、国氏等等。按说异人虽然是夏姬所生,如果他没有继承秦王之位,可能就分立出去,但是会叫什么氏,肯定不是赵氏,异人仅仅是在赵国为质而已。

后来异人通过吕不韦运作,成功成为安国君正室华阳夫人的养子,改名子楚,他就是嫡子了,日后有资格继承大业,所以他就是赢姓的正统。秦王政作为子楚的嫡子(长安君是姬妾所生,属于庶子,日后需要分封出去独立的),所以秦王政是如假包换的嬴政。至于为何史上有称其赵政的,那是成心黑他的,毕竟对于暴君大家这么选择也是出于义愤,还有人根据其为吕氏之后的猜想称其为吕政的。

姓和氏这两个要讲清楚估计得把好多人绕进去…姓比较大,中国真正能称为姓的,其实就那几个,姬姓,姜姓,嬴姓,姒姓,妫姓,等等吧,就那几个。都是女字边,也就是说,都是从母系氏族就传下来的,这叫姓。然后姓下面出现好多人,跑一个地方去,就顺便给自己起一个氏,然后他下面的人都从这个氏上繁衍,比如赵氏,何氏,刘氏等等,来源和日本类似,走到哪看见个东西就起了。这叫氏。所以到春秋战国,基本都是什么氏和什么氏打仗,因为他们姓都特么一样,几千年前甚至几百年前都是一个部落出来的…

氏族公社时代,先有母系,后有父系。虽然父亲的地位上来了,但在春秋、战国时代,仍保留了对母亲的尊重,母亲的氏更高贵,所以氏代表身份,但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地位越来越低,氏就不再高贵了,男人们更重视父亲的姓,而不是母亲的氏。氏一直源于母系,从来也没变过,只是地位变了,不值钱了,被后世男权社会逐渐淘汰了,如今,己有姓,无氏。只在族谱上,还保留了女性的氏。是女权社会残留的一点印记!

炎帝称神农氏姓姜。氏在春秋、战国为尊贵者所有。上古时代,氏仅指某人,如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这都不是姓,而是尊称。史记己写明,造父封赵城,非子一族也萌造父一族之荫迁居赵城,造父、非子两族皆以地名为姓。造父是赵人先祖,非子是秦人先祖。关于后人研究,他们不会有比史记更早、更可信的资料去研究姓氏起源,与史记比较,当然史记可信度更高。关于舜帝赐嬴姓说,连夏朝至今都无可考证,勿论什么三皇五帝。但中国以地名为姓的传统却是有据可查的。

进一步的发展后,一般只记父姓,父姓有连续的族谱记录,母氏没有可延续的记录,为了方便,干脆连母氏也随了父姓。氏这个字成了母系唯一残留,仅仅只是一个字,一个对女性带有贬低的字。母系氏的消亡,皆源于男权社会的发展,它的地位逐渐下降的。春秋战国时,它至少还是尊贵的,但秦之后,它的尊贵也消失了。刘邦有姓无氏,代了秦,氏当然也就不能再高贵了。刘邦因何无氏?因为他是贱民,随的父姓,千、万年传承下来,己无从考证他的母系氏。

对已嫁女子以夫家姓氏相称的习俗,大致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成风气。究其原因,估计同世家大族式的家族组织逐渐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到了东晋南朝时期,以庄园为范围的同宗聚居已经是战乱年代中求得家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作为增进家族共同体内一切成员之凝聚力的办法之一,把妻冠夫氏作为一种称谓原则确定下来,显然是必要的,而其副作用必然是妻子对夫家人身依附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男子称氏不称姓适用于士大夫以下阶层。王族和诸侯姓氏都不称的。王族称呼王子某、王孙某。公族称呼公子某、公孙某、公伯某,放秦国就是秦公子稷,秦公子荡,当了王就是秦王稷、秦王政等等。嬴政应该叫赵政更多是来源于他出生在赵国以赵为氏。秦国公族中只有嬴政一人在古籍中强调了赵氏的问题。秦国和赵国公族都是嬴姓赵氏,而后晋国内的这一支后来以赵为氏建立赵国,西边这一支被册封秦地建立秦国,册封秦地之后,就不应该称为赵某某,而应该叫秦某某了。嬴姓赵氏只能说明这两支同源,不能讲称呼套在每一任秦王头上。先秦古籍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公子某最科学。

至于嬴姓,现在的赵、秦、徐、黄、江、英等姓都是从这个姓中分出来的氏。远古时期帝少昊为嬴姓,他的后裔封国主要有郯国、莒国、江国、黄国、徐国,这些国家在灭亡后,其国君的家族就以自己原来封国的国名为氏。在嬴姓族人中有最重要的一支就是蜚廉族,他的这一支分化出两支,一支就是后来秦国国君家族和在晋的赵氏家族,而赵氏家族在战国时期又得到周王封为诸侯建立赵国。

秦国先祖中有个叫非子的,他的后裔除了秦国这一支以外,还有一支是春秋时期的梁国,后来被秦国灭掉后,其国君家族就以梁为氏,演化成了现在梁姓。秦朝统一中国时,汉族正式形成。嬴姓赵氏没错,成年男子称氏也没错,可是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他还没资格称姓吗?除了这一点之外,他还没有继位的时候也是叫赵政的,后来登基之后别人才叫他嬴政,另外,他的前面还有嬴稷,嬴荡,所以可以看出来,成年男子称氏不称姓说的可能只是帝王以外的人。

但是在秦朝,按照惯例,其人民被按照政权名称称为“秦人”,但是秦朝国祚短暂,秦人称呼时间不长。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
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先秦史》,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

(《中国民族简史》)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国民亦自称汉人。 也有学者认为,汉朝时候的“汉人”一词仅指“汉朝的臣民”。直到南北朝,越来越多胡人进入中原,看到中原人民依然穿汉朝服饰、行汉朝礼仪,故以“汉人”作为部族名称。
本文作者:大国文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