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奇葩的时代,这些女子为得皇帝宠幸,活生生的将自己饿死了野史趣闻

2018-11-02 14:06:05

古代人和我们现代的人的审美眼光不一样。

当今社会,瘦身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流行,女生们为了追求完美身材,可谓是付出甚多,谁不想再外人面前,展现出自己的婀娜身姿呢。“瘦身运行”看似兴起于最近几年,其实,早在古代时期,人们便已经期望瘦身,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轰动一时的瘦身运动。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句老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在两千五百年前,楚国有一位帝王名为楚灵王,他不仅喜爱女色,对细腰柳身的女子更为欢心,为此,还特意建造了一座宫殿,取名为“细腰宫”。得知皇帝喜欢细腰女子,宫里的女人为了能够得到怜爱,不惜节食减肥,力争打造完美细腰。许多女子为了细腰,达到了痴狂的地步,甚至,会数天绝食。

在那段瘦腰时期里,经常有人饿死宫中,侥幸活下来的女子则都成为细腰美女,享受着众人瞻仰,这种细腰也被称之为“楚腰”。楚国的“瘦身运动”可谓是影响范围极大,它并不只是波及女子,连男子都难以逃脱瘦身命运。因为,楚灵王此人思维奇特,不仅喜欢细腰女子,也喜欢细腰男子,当然,这种喜欢并非男欢女爱的喜欢,而是指的印象方面。

所以,朝中细腰的臣子一般都会受到楚灵王的提拔重要,而那些身材臃肿的臣子,则一律贬职降官,严重的时候,还会被处死。《战国策·楚策》曾如是记载:“因为楚灵王喜欢细腰,全楚国的百姓都开始节食行动,梦寐获得细腰身材。尽管,最后都达到了目的,但是,由于无限节食,导致身体虚弱无比,时常有气无力。有时候站立都要借助外物方能站稳,行走更是异常艰难。许多人并非是不愿吃饭,而是为了迎合楚灵王的喜好,不得不忍饥挨饿。”

汉朝时期,同样有过“以瘦为美”的时期,在历史中颇为著名。

汉武帝曾宠幸一名宫女,名为丽娟,此女身体轻盈,有些弱不经风。据传,每次丽娟起舞时,庭院中的树叶会随之飘落。汉武帝对她非常喜爱,常常将她藏在琉璃帐内,防止尘垢玷污她的身体。有时还会用衣带系住她的被褥,小心保护在帷幕里,生怕被夜风吹走。丽娟为了博取汉武帝欢心,会将环佩放在衣袖内。每次服侍汉武帝的时候,身上都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如果旁人问起,她便会说这是自己骨节的声音。

可以看出,丽娟并非寻常女子,能够得到汉武帝宠幸,确实有着自己的心计。她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病态美人,利用环佩来告诉汉武帝,自己已经瘦弱的连骨节都铮铮作响,此举更是更大限度勾起汉武帝内心的保护欲。

“汉飞燕”故事在历史中广为流传,它所讲述的同样是“以瘦为美”。

据说,赵飞燕有一次在太液池起舞,恰好碰到起风,身体便随之摆动,若不是旁人反应及时将其抓住,赵飞燕便已乘风而去。后来,汉成帝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便为其建造了“七宝避风台”。在赵飞燕的影响下,汉朝的女子也是纷纷仿效,逐渐发展为“以瘦为美”,在此背景下,许多身材丰腴的女子常常自惭形秽。

之后,“以瘦为美”的风潮并没有随着朝代的终结而消失,它伴随着朝代更迭,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在魏晋时期,有位富豪名为石崇,贪婪好色,家中时常美女无数。他的一生便是在收集美女中度过,这也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当然,石崇虽然好色,但也不是什么美女都要,他对美女的要求,可谓是苛刻至极,众多要求中,便有关于女子体重的要求。

石崇检查女子体重的方式,特别奇特:先将沉水香碾碎成粉,铺撒在象牙床上,而后让美女从上面踏过。如果未在粉末上留下痕迹,则说明这个女子体重合格,石崇会奖励珍珠百粒;如果留下了痕迹,则为体重超标,石崇便会命令女子节食瘦身。介于此,民间逐渐流传一句话:“你非细骨轻躯,哪得百粒珍珠?”。

在百粒珍珠的诱惑下,许多女子自然为之痴狂,拼命节食减肥,自此,更是掀起了一场瘦身行动。

在梁朝时期,曾有舞女张净琬,其腰部尺寸仅有1.6寸,身姿轻盈,能够如赵飞燕一般“掌上起舞”,成为当时百姓心中的标志美人。由此看出,自赵飞燕之后,是否能够“掌上起舞”,已经成为评判美丑的标准。引申含义便是:能够“掌上起舞”的人,必然是细腰柳身的女子,从而使得瘦身与美人挂钩。

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龙门、云冈石窟中,看到北魏时期的佛像,其内形象皆为瘦脸瘦肩,给人一种消瘦凌厉的感觉。北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们也崇尚“以瘦为美”,而且男女皆适用。在此之前,女性的美丑皆是由男性决定,待“瘦身运动”流入之后,北魏男性也不得不加入其中,这便是潮流的力量。

然而,这一切到了唐朝,都随之改变了,“以瘦为美”变成了“以胖为美”。

从字面上来看,这种改变仿佛是两个极端,其实“以胖为美”只是在“以瘦为美”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并非两个对立。通过上文我们可知,“以瘦为美”虽然能够使得体态轻盈,身姿婀娜,但却要付出健康代价,往往得不偿失。唐朝的“以胖为美”掘弃了以往的病态之美,向着更为健康的美感转变。

这里所谓的“胖”并非身材臃肿,而是指的身材适中,恰好到处,举手投足散发出仪态之美。唐朝崇尚身材丰腴,该凸的地方凸,该翘的地方翘,该收的地方收,自此,使得整个人更加立体,增加观赏性。

这点挺符合西方的审美观念,其实,了解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便就一切释然。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影响非凡,作为唐朝都城的长安,其地位足以媲美现在的纽约,乃是当时知名的国际性城市。由此,经常有外商慕名而来,这些外商多数都是欧洲地区为主的西方人,或许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有了唐朝“以胖为美”的潮流。

杨贵妃作为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自然成为“以胖为美”的代表人物。她是历史上公认的古代美女,但在后世中伴随着诸多争议,许多人认为:“杨贵妃是个身材肥胖的女子。”

但是,据历史学者分析,杨贵妃身高记载为165CM,体重大概为60公斤,放在现在,实在算不上肥胖。唐朝所谓的“胖”,只是形容身材丰满,并不等同后世印象中的“肥胖”。如果,杨贵妃真的如大家所想,身材臃肿不已,体重达到数百斤。这种体量之下,唐玄宗无论如何也不敢对其着迷,毕竟,胖瘦皆有度,如果,向两个极端发展,人们只会避之不及了。

宋代时期,审美标准再次发生变化,回到“以瘦为美”的观念。

在当时,身材娇小的女子被广泛追求,身材丰腴的女子却会被人们讥讽。苏轼曾经应邀出席一位富豪朋友的酒席,期间有一舞女,姿色尚可,只是身躯有些高大。朋友请苏轼为这舞女作诗一首,当时苏轼兴致正高,当即扬声吟诗:“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舞女听得满脸羞愤,遂委屈离去。

可以说,古代的瘦身运动,往往是介于帝王的影响力,才逐渐成为潮流。正所谓上行下效,一些帝王在要求“以瘦为美”的同时,自己也会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开始加入瘦身大军,管理自己的身材。比如说:梁武帝活到85岁,在古代可谓是高寿帝王,其秘诀便是保持身体清瘦。不过,后来梁武帝被叛军抓住,折磨致死,否则,他还能多活几年。

这里,关于梁武帝的长寿秘诀,主要是以下五点:

一:多吃蔬菜,减少高脂肪肉类的摄入。梁武帝的饮食非常规律,不管是祭祀还是宴席,他都拒绝荤菜。

二:清心寡欲,梁武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喜与女子同屋,三十五年没有碰过女子,当真是寡欲至极。

三:禁止公款吃喝,梁武帝说:“我自己除非因公设宴,否则,从不吃国家的饮食。”梁武帝注意节俭,也注意个人卫生。

四:作息规律,饭量减少。梁武帝算是一位很勤政的皇帝,每天早睡早起,批阅奏折,有时候忙起来后,往往会没有时间吃饭,时间久了,身体就瘦了下来。

五:拒绝饮酒,不喜爱靡靡之音。梁武帝对酒没有爱好,不豪饮,也不喜欢靡靡之音,自然能养成洁身自好的品行。

当然,梁武帝因为晚年信佛太过,经常私自跑到寺庙里去扫地打坐,而且,一呆就是经年累月,荒废朝政。搞到大臣们不得不去寺庙里早请示、晚汇报,最后,也把自己的江山也给弄丢了。尽管如此,他却对自己的减肥经相当自信,他经常说:

“我以前身材肥胖,超过五尺。不过我现在身材消瘦,腰围才二尺多一点,年轻时的腰带还能用上,这就是我的减肥经起的作用... ...”

可以说,近3000年来古今各个时期女子美的标准都不一样,若是你要穿越去哪个时代会成为备受瞩目的大美人呢?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的“瘦身运动”》、《战国策·楚策》、《杨贵妃真是个大胖子吗?》』

本文作者:指点江山(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