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刘备到死给赵云说的什么话才真相大白?野史趣闻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武艺绝伦的赵云本在公孙瓒麾下为将,当公孙瓒派遣刘备协助田楷抵御袁绍之时,赵云受命跟随刘备,从此他执鞭坠镫,甘心为刘效劳,成了刘备的心腹爱将。当刘备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时,竟丢下妻小,自顾自往南逃命去也。当时赵云在乱军中抱着年幼的刘禅左冲右突,他孤身舍命浴血拼杀,并奋力保护甘夫人母子脱离险境。正是由于赵云的义烈与奋不顾身,才使甘氏母子幸免罹难。于是,他被刘皇叔攫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取益州(四川)时,赵云先留守荆州,后随诸葛亮溯江西援,屡立战功,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赵云不光武艺超群,能征善战,而且人品很好、思想境界更是超拔流俗,因此获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位居“五虎上将”序列,按关、张、赵、马、黄的位置排序,赵云仅次于关羽、张飞,高于马超、黄忠,地位和官阶都很高。
然而,在正史记载中,赵云并没有被刘备封为上将,而只被任为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一类的裨将职位。上将属于元帅级别,而将军之职与之相比落差很大。在真实的历史中,赵云的排位不仅不如马超、黄忠,就连晚于他投奔刘备、起于卒伍的新秀魏延都比他高。
赵云的能力、品格在蜀军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但他的官阶和待遇却不如关、张、马、黄、魏,很多人都感到迷惑不解甚至为其愤愤不平。劳苦功高、忠心耿耿的赵云因何不被刘备重用?一直以来有如下几个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赵云虽然武功盖世,但刘备却长期让他负责保卫工作,把他当保镖用,因此很少有机会像其他人那样指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很难建功立业。
赵云虽然能力过人,为人却特立独行,不喜欢拉帮结派。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当初刘备与曹将夏侯惇激战博望坡时,赵云曾经生擒敌将夏侯兰。夏侯兰也是真定人,和赵云是旧交,赵因此替他在刘备面前求情,后夏侯兰归降了刘备。但事后赵云一直与同乡发小夏侯兰保持距离,只维持一般普通同事的关系。他领兵镇守桂阳时,太守赵范有一寡嫂樊氏长得颇有姿色,赵范想将她嫁给赵云,赵云再三婉拒。以此可以看出,赵云为人谨守本分,不喜搞派系倾轧,厌恶山头主义。
赵云社会关系简单,没有帮派背景,在蜀汉政权中形单影只,显得有些不合群,领导虽然对他很放心,但关键时刻也不会完全信任他,不敢让他放手去干。

刘备刚平定益州时,诸将都在兴奋地热议如何瓜分成都的房舍、田产。赵云却不识趣,建议刘备学学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精神,说如今曹操占据中原,虎视眈眈,远比当年的匈奴更凶狠,还远未到贪图安逸享乐的时候。况且益州饱经战乱,应该把田宅发还给百姓,使其能更好的休养生息。刘备听后觉得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如此一来,本无私心的他却无意间得罪了一大帮急欲升官发财之人。
赵云这人忠肝义胆,性格耿直,经常慷慨仗义直言,惹得领导很不高兴。当初孙权派吕蒙偷袭大举北进的关羽,导致关羽兵败身死,荆州丢失,刘备大怒,准备兴兵讨伐孙吴,想复夺荆州,同时报关羽被杀之仇。赵云再次不合时宜地拔起了逆鳞,极力劝阻说:“当今的国贼是曹操而非孙权。如果能击灭曹魏,孙权必然屈服。因此不应该因小失大,与盟友孙吴交恶,鹬蚌相争,让曹操得利”。刘备拒听忠言,执意兴兵伐吴。

虽然事后的结果证实了赵云的真知灼见,但领导决定并执意要干的事情,身为部属的你却偏偏再三阻拦,事情的结果正又如你所料,显得你比领导英明,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刘备身为蜀汉一哥,自然需要部下对他顺从和亦步亦趋,赵云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常提一些刘领导不喜欢听的意见、建议,还被屡次证明他比领导高明、有远见,这样的人是干才而非奴才。自古以来,类似于赵云这样的人都不被领导所喜,即便能力出众,品格高贵磊落,也一定不会得到重用的。
然而,刘备惨败彝陵后逃回白帝城,悔愧交加的他不久即病殁。临终前,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二臣辅佐刘禅,然后屏退众人,独留赵云一人在病榻前,对赵说:“我死后,如果有人胆敢篡逆,图谋不轨,你就代表我将其诛杀(大意,并非原文)” 。刘备留密诏给赵云,明显针对的是诸葛亮(刘备一直对他有所猜忌)。将如此重要的使命托付给赵云,说赵云不受其重用似乎又没有道理,或许刘备深谙赵云忠肝义胆,心细如发,是值得托付之人,他并非不重用赵云,只是用的地方与诸将不同罢了。

奇怪的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似乎也不倚重智勇双全的宿将赵云。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北伐曹魏时驻军汉中,赵云随征。次年,诸葛亮出师,故意扬言蜀军要经斜谷道(陕西郿县西南)攻击关中,魏大将军曹真信以为真,就派大军前来抵御。诸葛亮命赵云、邓芝率偏师作疑兵去斜谷对抗,他自己率主力出其不意地攻打祁山(甘肃和县西北)。由于赵云的兵力薄弱,魏军却人多势众,因此在箕谷(陕西褒城)被曹真击败。但赵云沉着冷静,他聚集军队,扎营坚守,后来又亲自断后,掩护蜀军缓缓撤退,所以损失在诸路北伐蜀军中最为轻微。
马谡失街亭后,蜀国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大军撤回汉中后,损失最小的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赵云以寡敌众,并没有大败,还吸引了魏军主力很长时间,诸葛亮却有功不赏,还加以惩罚,确实令人不解。赵云一贯谦虚隐忍,不抢不争,他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仍旧安安静静的做他的镇东将军。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蜀后主刘禅即位后,追谥他为顺平侯。赵云勇冠三军,对刘汉从无二心,他虽然一生不被刘备重用,仕途并不得意,但好在上天大体是公平的,他活了将近80岁,是蜀汉诸多名将中寿命最长的一位。虽然赵云活着时屡受刘备、诸葛亮打压,不得重用,但后世史家与民间对他的评价却非常崇高,也算光耀千秋了!这一切,恐怕就连当初不重用他的刘备、诸葛亮也始料未及吧?


本文作者: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