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下落之谜野史趣闻

2018-11-02 10:40:25

在唐朝末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几乎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就是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是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屡试不第,于是就以贩私盐为业。874年河南地区连年发生灾害,农民纷纷爆发起义。黄巢与同族兄弟等八人聚集数千人响应。在他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纵横中原,转战南北,在880年攻占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黄巢自称皇帝。
​883年4月,唐朝组织部队进攻长安,经过多次战斗,起义军损失惨重,黄巢只好带兵撤退山东。884年6月,在河南与山东交界处,起义军的人数不到千人,大齐皇帝黄巢就此下落不明。黄巢的下落仍然是历史之谜。有几种说法:
​一种是他杀,资料主要来源《旧唐书》。黄巢兵败后,与外甥林言一起撤退,林言看看周围不到千人的残兵败将,感到大势已去,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就乘机杀了黄巢,拿着黄巢的首级投奔朝廷,半路被杀。
​另一种说法是自杀。资料有宋代欧阳修《新唐书》。黄巢走投无路,就对林言说,你拿着我的首级献给朝廷,朝廷不仅会免去你的罪,还会奖励你,你将会得到富贵,这个好处不能让别人得去。说完就拔剑自刎。林言割下黄巢的首级投降唐军,结果半路被杀。但这种说法质疑较大。
​第三种说法是出家当和尚,主要依据是宋朝的野史、笔记小说。唐朝的佛教非常兴盛,黄巢深受佛教的影响,早就有遁入空门想法,他曾写过《斋僧文》。当黄巢兵败感到无力回天时心灰意冷,放下了兵器走进了庙门。
​究竟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历史上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看来只有天知和地知了。

本文作者:蕾姆西瓜(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