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龙游 | 黄巢与石佛山野史趣闻

2018-11-02 10:35:45

龙游县石佛乡与建德市大同镇交界处有座石佛山,雄伟挺拔,怪石嶙峋,危峰兀立,重峦叠嶂。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曾在这里养精蓄锐,厉兵秣马,为了后来推翻唐朝积聚力量,一展鸿图,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黄巢(公元820年—884年),出生于一个世代盐商家庭,家境富足,粗通文墨,长于骑射,广交善结,积财聚众。因唐懿宗当政年间,皇室奢侈无度,赋役繁重,加上天灾不断,饿殍遍野,盗匪群起,民不聊生。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在河南揭竿而起,举起义旗,当时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争先参加义军,一时农民起义军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次年六月,黄巢率众投奔王仙芝,因为黄巢骁勇善战,胆识过人,深得王仙芝的赏识。

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不幸战死,黄巢被起义军推举为主帅,号称“冲天大将军”,转战南北,逐鹿中原,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等地,接着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长途征战,挥师南下,攻下广州。黄巢起义军胜利进军的号角震撼了朝廷,唐李王朝派出淮南节度使高骈为都统,率领兵马进攻和围剿起义军,因当时正值岭南瘟疫流行,加上连续作战,将士疲惫 ,政府军以逸待劳,前后夹击,起义军死伤严重,元气大伤,黄巢只得率部回师江浙一带。

就在起义军濒临绝境,十分危急的时刻,黄巢巧施缓兵之计,一方面用重金贿赂高骈部将张璘,让其减慢进军步伐,另一方面致书都统高骈,表示愿意“投降”朝廷,高骈信以为真,遂上奏朝廷,声称起义军“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于是朝廷军队渡过淮河北上,回归到各自辖区。黄巢率众将士来到衢州、睦州交界处的石佛山,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伺机东山再起,再展鸿图,为了便于运输和通行,黄巢起义军在石佛山连接三门源寺里处开辟了一条通道,后人称为“将军岭”,将军岭似刀削斧劈一般,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险峻,惊险万状,易守难攻。越过将军岭,石佛山山顶突现一片空旷之地,使人豁然开朗之感,这就是相传黄巢起义军操练兵马的地方,人称“黄巢坪”。黄巢坪边上有“七十二灶”,“饭甑山”是黄巢起义军烧饭宿营之地,置身黄巢坪,仿佛呐喊声声,鼓角齐鸣的练兵场景隐约可闻,举目远眺,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尽收眼底,当时石佛山作为黄巢起义军的大本营,盛极一时,风光无限。

由于黄巢起义军蛰伏在石佛山一隅,深居简出,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唐朝廷误以为起义军已销声匿迹,便放松了警惕,黄巢起义军得以休养生息,扩大队伍,一时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时机成熟以后,黄巢起义军从石佛山全线出动,气势如虹,大败淮南兵,一举杀死高骈的得力部将张璘,乘胜攻占了睦州(今浙江建德)、衢州(今浙江衢州)、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地。以浙西为根据地,一路北上,最终攻占洛阳,直捣长安。黄巢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遍体尽带黄金甲”的夙愿,于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为“大齐”。黄巢起义军打破了唐朝末年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摧毁了唐李王朝腐朽统治,推进了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英雄已逝,青山依旧,石佛山有幸因黄巢屯兵而名垂千古,永载史册,黄巢起义军在石佛山韬光养晦,成就霸业,同样流芳百世,传为佳话,如今石佛山正以秀丽的风光,旖旎的景色吸引着四方来客,成为遐迩闻名的三门源风景区。

本文作者:凌晨两点半的故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